南宋淳祐年间建造的明道书院是成立较早的一所书院,地处建康府城镇淮桥东北(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北),明道书院的命名和理学创始者之一程颢有直接的关系,因程颢号曰明道先生而得之。最初建立明道书院的目的是“刊其遗书,崇其仪型,使天下后世之学者,收其心之所思,而明先生之教”。
明道书院管理人员种类繁多,层次分明,分工明确,除了山长负责总教习外,还设有堂长、讲书、堂录、堂宾、直学、讲宾、司计、掌书、掌祠、钱粮官等十几种职位,尤其医谕和职事生员的设置是一个创举,其他书院未见过此类人员的安排,可谓很有特色。著名的中医学家陈良甫就曾担任过书院医谕一职。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如山长主持所有教务工作;堂长要驻院,是书院的总管,总理日常院务;而讲书要承担经书的讲解工作;堂录则是具体教学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尤其执行学规是其重要的职责。总而言之,书院的人员体系促进了书院的有效运行。
追崇程颢 明理正道
书院创立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尊奉明道先生(程颢),宣扬理学精义。故而,明道书院要求“登程子之堂则必读程子之书,读其书,然后能明其道而存于心,履于身,推之国家天下”。明道书院“实程伯子遗光余化之所”,以宣扬程颢等理学思想为旨归,“论学,必以达天德为本;论治,必以行王道为宗。”具体来说,首先,书院重视对明道先生的祭祀。书院的师生每月初一、十五必须去明道先生的祠堂(祠堂名曰“河南伯程纯公之祠”)拜谒、祭祀先师程颢。而且掌祠一职必须礼请程颢的后裔子孙如程偃孙、程子材等担任,表现了对程颢的尊崇。其次,书院延聘的山长都是影响一时的理学硕儒。如马光祖、吴坚、胡崇、胡立本、周应合等人,都曾担任书院的山长,表明了明道书院坚持以理学为教学主要内容的宗旨。再次,书院开展了多次会讲,所论都是关涉心、理、性、命等理学要义的重要命题。这些会讲都是用程颢的思想理念重新阐释了儒家元典的要义,吸引了大量听众,“听讲之士数百”,产生了很大反响。会讲的讲义都成了中国理学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文献,被后世留存了下来。最后,书院收藏、辑录、翻刻了包括程颢著述在内的不少儒学典籍。明道书院御书阁“严奉宸翰,环列经籍”,藏有丰富的经学要籍。理学家马光祖做了江东安抚使,同时担任建康府知府,一度兼任山长,就曾“稡二程先生之言之行,辑为一书,以《大学》八条定其篇目,表以《程子》”;而山长周应合则亲自出钱,以“月俸五千贯充刻梓费”,椠刻了《程子书》八卷等理学典籍。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带有鲜明理学特色的明道书院,其尚志斋、明善斋、敏行斋、成德斋、省身斋、行恕斋、读易斋、近思斋、敬观斋等建筑命名,都表明了书院和理学思想有着内在的密切的关联。
强化学规 志学正性
明道书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学规。书院对日常的礼仪就有着明确的要求。它仿效白鹿洞书院,规定“春秋释菜,朔望谒祠”,也就是说生员在春秋入学的时候需要先执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每月的初一、十五必须去祠堂拜谒明道先生。再如从山长、教习到生员出入书院,一定要“并用深衣”,也就是要求穿着连为一体的衣裳,使身体深藏不露,从而表现出典雅雍容的仪态。
明道书院考核制度是严厉的,首先是生员的考核。其一,入学的门槛是严格的,生员虽“不拘远近”,但必须向山长递交个人行状或疑义文章一篇,只有“文理通明”者,方可进入书院学习,“以杜其泛”。其二,学业考核严格。每月上中下旬分别考核经疑、史疑、举业,还有一年一度的德业考核,其结果要记录在书簿上,作为黜陟的依据。其三,日常管理与考核也非常严格。如生员请假三月者,就要清退出书院;如无故不来谒祠三次,也会被清退;而且凡是逾越规矩被清退出书院者不得再入书院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明道书院对工作人员考核同样十分严格,甚至是严厉的。如请假三月者、三次无故不供课者就会被罢职。
明道书院在教习活动上体现了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计划严密等特点。首先,山长每旬要召集职事、生员进行会讲,以讲授经史内容为主,并记录于讲簿。其次,生员要“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安排有条有理,同时要进行考核,“文理优者,传斋书德业簿”。再次,书院非常重视生员德性的修养,对德性的考订要记录于簿,作为奖赏与惩罚的凭证。
不难看出,明道书院对教习内容、礼仪着装、考勤管理、德业考课、奖惩黜陟等方面有一系列的章程规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道书院办学的系统化、科学化等诉求。《明道书院志》曾论其学规曰:“志正学,养正性,明正理,修正行,充正道,绵正传”,鲜明地体现了明道书院志学正性的理学追求。
泽被后世 清源正本
理学在南宋后期越来越受重视,官方为传播理学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尤其是宋理宗赵昀主政的时期,理学更是抬升到了极高的位置。明道书院作为以宣播理学为宗旨的书院,被投入的经费也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著名的儒学人士来担任山长。入学的生员除了来自建康府本地,外地的生员也逐渐增多,“士趋者众”,可谓盛极一时,赢得了“彬彬乎有鹅湖、鹿洞之风焉”的美誉,在东南的书院中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宋理宗本身就非常推崇理学,看到明道书院在宣传理学思想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遂御赐“明道书院”匾额以嘉奖,并给予其与南宋四大书院同等的待遇。南宋之后,元明时期又有不少名士硕儒来到明道书院,或担任山长,或担任司训等职,著名的人物有元代王天与、俞庸、汤子逸,明代唐桂芳、孔世川、高孟立、陈遇、陶安、王循吉等,他们“得程氏读书日程……,益究心濓洛,沉潜道艺”。在书院教学的同时,也在讲义的基础之上著书立说,留下了《尚书纂传》《复辨集》《诸经子史记录》《周易集粹》《五经图说》等著述。同时,又续刻了《二程外书》十二卷等理学书籍。明道书院以宣播程朱理学为宗旨,其倡导的向善崇礼、崇德尚义对于扶正人心、教化民风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大量的或官或学的优秀人才。
不过,建康明道书院在发展过程中也有浮沉,它在南宋理宗时期创立,到元代却因不重书院教育而有所荒废,但在明清卢焕、陈开虞、谢铨倡等人手中又不断加以重建。当然,南宋建康府创立的明道书院影响是深远的。明清两代效仿而创立同名的书院为数不少,著名的有开州(今河南濮阳)明道书院、荆溪(今江苏宜兴)明道书院等,这些书院建筑布局、命名等基本上沿袭了南宋建康明道书院的传统。书院成立后,首先立祠以祀程颢先生,然后构造讲堂来教生员;前后院两厢都建有斋房等。其中声誉尤为昭著的当属河南开封的明道书院。清光绪20年(1894年),河南提学邵松年在二程书院旧址基础上重建书院,改名为明道书院,教学宗旨“以程朱为宗”“举德性问学圣功王道一以贯之”,其章程规定生员“其取法程朱,固是堂堂正道”“大程子兴起斯文,范希文担当天下,窃于诸生有厚望矣”,都体现了彰显明道先生学术的热望。书院要求寝前三省其身心、每月晦朔日山长率诸生员习礼等活动,反映了开封明道书院对程氏理学思想的践行和南宋建康明道书院的教学思想一脉相承。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1年11月19日第6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