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艳阳 付琪)连日来,有新江口街道石板坡社区康宁路的居民向本台来电来信反映,康宁路一带的47户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困扰多年,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一并得到解决。
记者来到康宁路了解实情,康宁路位于老市委大院后、五一路段的交叉口,是松滋老城区地势最高点,北边至原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南边至五一路口,两边进出通道狭窄,最窄处仅有1米,而且有近3米落差的陡坎,有的地方垂直坡度近90度,40级的台阶上下进出确实不便。
居民刘国新说:“我们这上面住了有近47户人家,70岁以上的就有43个,这还有八九十岁的。我们每次出行一个是这个地方到五一路,再个就是外科大楼那边的楼梯下去,只有这两条路,我们要用任何东西、生活用品都要通过这(两)个(路)。”
据了解,这一带的民房大多建在70年代初期,属于老城区的原住民,由于历史原因和规划不到位,导致这里的住宅犬齿交错杂乱无序。如今住在这里居民多数是些上了年纪的空巢老人,出行极不方便。
居民杨传芳说:“我们也是七十几岁的人了,住在这里很不方便 。”
居民裴梅芳说道:“我今年84岁了,这条路又很窄,特别是这个楼梯,我根本就怕走,我摔过两次,一次我拄着拐棍还打着伞,我摔倒滚到了下面。旁边的一个姑娘才把我弄起来,我身上疼了几天,我的腿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好。”
在连接五一路出口的这段路,记者看到,由于年代久远,路基已不稳,路边也无安全设施,台阶与临近房屋之间形成了一个宽1米、深3米的梯形凹槽,一不小心就有跌落的风险。今年8月,81岁的吴文凤老人就不慎从台阶上跌落至凹槽处,造成全身多处骨折,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回来时我把栏杆还是扶着的,扶着看着手一松我就朝下面摔下去摔下去我不知道了。我摔下去后,我侄女听到我在哼叫,我人还在哼侄女才打电话叫儿子、女婿他们来,他们来了四个,没抬起来,还是打的110才把我抬起来。”
吴文凤女儿毛小玲说:“当时摔倒后头部流了很多血,到医院后缝了六针,身上有八处骨折,胸部、腰部、腰椎,全身都有伤。在ICU里住了两天两夜,然后又转到普通病房里住了将近两个月。”
除了出入行走不方便,更难的是,遇到火灾或者老人生病,数护车和消防车逃无法进入。
居民刘国新介绍称:“这栋房子是前段时间失火的。消防车来了以后,最后是从图书馆里面翻院墙过来,最后拉了(水)管子以后还差二十几米,接近三十来米,又派车去取管子来,之后这个房子全部就烧塌了,烧垮了,全部屋檩都烧光了。”
居民赵水安说:“我的老伴她得过三次脑梗、两次心梗,她多数都是在夜晚发病,一般在凌晨三点、四点。以前人民医院在这时很近,因为救护车进来不了,我儿子把她背去的。现在人民医院隔那么远,那就背不好了,救护车也来不了。”
对于康宁路的居民们来说,一米宽的道路既是生活通道也是“安全通道”,40级台阶既是必经之路也是怕走之路。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希望有关部门回应群众的呼声,早日解决他们出行难的问题。(编辑 王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