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力 张子翰)老城镇白龙埂村以盛产柑橘闻名四方,柑橘产业曾给村民们带来不菲的收入。近年来,由于品质不优,品牌不响,知名度不高,阻碍了该村柑橘产业发展。对此,市政协委员杨文杰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老城镇白龙埂村柑橘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的提案》,希望通过各部门合力支持,帮助白龙埂柑橘打开市场,叫响品牌。
在老城镇白龙埂柑橘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黄澄澄的柑橘挂满了枝头。阵阵橘香扑面而来,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采摘的身影。
柑橘作为白龙埂村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据了解,老城镇白龙埂村现有柑橘、脐橙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量近千万斤。即使今年是柑橘产量小年,总产量也将近400万斤。然而,该村注册的“上明”柑橘品牌,因为知名度不高,一直不能很好的走向外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柑橘外销发展。
市政协委员、老城镇党委副书记杨文杰说:“白龙埂村的柑橘产业,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有自己的品牌,但是这个品牌目前还叫的不是很响。我们想通过政协重点提案的办理来,帮助它完成“一村一品”的注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产业的发展。”
2007年,白龙埂村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吸引了周边近500名农户加入。今年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规范种植、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品质,增加产量,为社员平均增收30%。
老城村白龙埂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发兵介绍:“我们今年要求我们的橘农是要全部完熟了之后才能够采收,像以前就是卖青果,效益并不怎么样,农户就只卖四角几,现在我们要比别人完熟后才采收,就卖5角几,六角几。”
今年合作社投入300多万元,重新翻修扩大打蜡厂,通过打蜡包装,改变了之前的销售模式,从以前外地商贩过来拿货,由外地商贩定价,到现在自己外出做市场,自己定价,每天平均有上十万斤的柑橘销往全国各地,市场价最高可以达到0.8元每斤,效益十分可观。切实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难、销售难等实际问题。
老城镇白龙埂村村民胡必芹说:“我是专门在这里负责给她们打包装的,我们这里的质量是相当过硬,相当好的,工人每天的平均工资都还蛮高,最低工资一天都是一百块钱,最高的收入都有200。”
白龙埂村位于平原和丘陵交汇处,土质特殊,种出来的柑橘含糖量高,品质好,吸引了不少外地商贩。
江苏淮安商贩汪双金说:“从江苏淮安过来的,我每年都会过来,今年我已经过来拉了5车了,感觉就是口感蛮好,蛮甜的,很受我们当地人的喜欢,我这次回去决定过两天还继续过来。”
近年来,以温州蜜柑为主的柑橘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销售价格持续低迷,白龙埂柑桔专业合作社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中柑所引进了新品种“爱媛38”、“金秋砂糖桔”、“阳光1号桔柚”,亩产值均可达到万元以上,让柑橘真正成为助推群众致富的“黄金果”。
当前,爱媛38已发展200亩,金秋砂糖桔已发展250亩。为了更好推动白龙埂村柑橘产业的品改升级,帮助更多果农增收致富,村两委及合作社决定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计划吸引更多的柑农加入,并在全村道路两旁及山林等处遍植柑橘,打造“一村一品”特色。
市政协委员、老城镇党委副书记杨文杰说:“一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积极的帮助白龙埂村在我们各个科局、市局来增资引项,带来了一些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尤其是像农业农村局为我们柑橘种植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还有水利、移民这些部门,也为我们柑橘园的配套产业,比如灌溉设施和道路建设这方面提供了项目支撑,商务部门也为我们柑橘销售搭建了一个电商平台,应该来说一年来白龙埂村的柑橘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各部门的帮扶下,白龙埂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上明柑橘品牌更加响亮,村民们种植柑橘的热情更加高涨,柑橘产业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同时,还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柑橘产业在白龙埂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增收致富路。(编辑:卢晓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