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机杼声声“织”出锦绣碧溪路

传统织布机

高大的木质支架、斑驳的卷布轴、毛糙的线丝、靛蓝的布匹……江苏苏州常熟“碧溪之路”展览馆内,一台老式织布机诉说着碧溪人民的奋勇拼搏和改革开放中的江苏故事。

流水相连,汇成一溪,潋滟清澈,碧波粼粼。濒临长江的碧溪,因特殊的地理条件,土壤多沙,成为远近闻名的产棉之地。每到棉花收获季节,当地百姓常常肩挑车拉赶去收购站售卖棉花。同时,一件件手工纺织品也经江南女子的妙手,从碧溪的家家户户中生产出来。

碧溪针织厂

经过改良后的横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碧溪,勇于探索的碧溪人民把握机会,以“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山万水”的信念闯出了一条领先全国的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碧溪呈现出“家家忙编织、村村传机声”的热闹景象,纺织厂、羊毛衫厂、针织厂层出不穷,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型工业格局。传统织布机被机械化生产代替。

“碧溪之路”展馆内景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当时的碧溪,不少人上了班是工人,下了班回到家,扛起锄头又是农民。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开辟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创造了走向共同富裕的新途径。1984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碧溪乡发展农副工建成新型集镇》的报道,一条带领人民发家致富的“碧溪之路”由此在全国闻名,碧溪人民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也传遍神州大地。

随着碧溪经济逐步发展,碧溪新型集镇的建设也随之加速:20世纪80年代的碧溪汇聚了影剧院、幼儿园、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人民生活质量飞速提升。过去依靠江海馈赠的碧溪小镇已经一跃成为江苏乡镇企业学习的模范。

“碧溪之路大家走”,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碧溪人民将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融入骨血,从勇闯新型城镇化道路到发展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几代人用努力拼搏换来了富足安定。机杼声声,时代翻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里,“碧溪之路”仍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延伸。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