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革命烈士林炯的名片

革命烈士林炯的名片被收藏于浙江临海市博物馆。名片长9.2厘米,宽5.5厘米,白底黑字,用毛笔在名片正中写着“林烱(元烱)”字样,左下方写着“電巖(电岩)浙江臨(临)海西鄉(乡)”字样。

林炯,字电岩,1925年9月14日被选为“乙丑读书社”的常务委员。10月,林炯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作为南京的代表被派往莫斯科。他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对中共旅莫支部中的“左”倾机会主义,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1927年下半年,林炯回到国内,在中共中央上海局担任翻译,同时负责东方各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他还曾负责主编《中国工人通讯》,翻译和起草大部分译文和专电。1931年7月,林炯被捕受到严刑审讯,但他坚贞不屈,未吐露任何秘密,后被营救出狱。

1932年春,受中共中央派遣,林炯化名阿森,赴湘鄂西省委任宣传部部长,同时任教于湘鄂西省列宁学校,主讲《财政经济》,后因红三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被困敌占区。他历尽艰辛回到上海,被分配在中共中央组织局和中央上海局组织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写了《湘鄂西苏区的一般情形》的报告,将湘鄂西苏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实上报中央。

1933年6月,中央派林炯到哈尔滨,化名马良,担任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10月,林炯担任满洲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起草了《满洲省委关于冬荒和年关斗争的决议》,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革命军、游击队和游击区,创造新的游击区,要把群众斗争同游击战争配合起来。1934年2月4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反对日本强盗“满蒙国”侵略运动和第二期“讨伐”、反日游击战争的工作决议》,要求“动员最好的党、团员到人民革命军和游击队里去”。

1935年夏,林炯被调往莫斯科,化名王德,担任《救国时报》编辑。他撰写宣传东北抗日斗争情况的文章,参与编辑长篇通讯《雪山草地行军记》《从甘肃到陕西》,介绍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情况,热情歌颂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胜利。

1937年,在苏联的“肃反”运动中,林炯遭诬陷,被以“莫须有”罪名关入苏联塔干卡监狱,后流放到西伯利亚,受迫害屈死于异国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