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松滋简史(第十四章)


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后,松滋经济和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共松滋市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始终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主导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建设,着力构建党建新机制,提升松滋在全国的知名度;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松滋的新局面。

一 、松滋“工业兴市”战略与“135”工程的实施

200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头一年,是实施“十五” 计划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为了把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于 1 月 10 日至 11 日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一年的经济工作, 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安排布署本年度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松滋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实现 6 个方面的新突破,即:要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要在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要在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要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要在环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在改进作风上实现新突破。

2 月 9 日至 11 日,松滋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代市长谢思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原市长范锐平 2001 年 12 月调离)。 报告阐明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工业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农村城市化之路;下大力创新环境,招商引资,走开放开发之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稳定。会议选举谢思芳为松滋市市长。

2 月 13 日至 14 日,市委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胡锦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的讲话精神,会议要求 2003 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方向,以促进农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培育农业市场主体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统筹发展城乡经济,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会后,市委、市政府从 71 个市直单位抽调 200 多名干部组建了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深入到农村开展帮扶工作。其指导思想就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线,以实现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包村联户帮扶为手段,加速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2 月 27 日至 28 日,全市“工业兴市”动员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了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兴市之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促进松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思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决定》,在全市开始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就在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刚刚开始时,松滋发生了“非典”(禽流感)。 3 月上旬,陈店镇石桥村养鸡专业户中暴发 H5 型病毒,导致禽流感。以后在南海镇红花岗村、老城镇天星市村、陈店镇荷花冲村相继发生禽流感。 为此,市委、市政府在 4 月 21 日召开紧急会议,对当前“非典”(禽流感) 防治工作作出部署。会议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搞好重点预防,建立预案处置机制,全力以赴抓好防治。至 6 月 30 日,省、荆州市解除禁令,松滋无一人感染“非典”,取得防治工作阶段性胜利。

7 月 30 日,市委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聚精会神上项目,全力以赴抓招商”,再次掀起“工业兴市”高潮。 在工业工作中,松滋的做法首先是激活民间资本,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在 15 家市直企业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对 11 家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改造,基本取得成功。其次是借助外力,大搞招商引资。望春花果汁、 海兴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松滋并有较大发展,金松、洈水两个开发区已成为松滋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农村,从 8 月 15 日开始,市委、市政府组派 150 个工作组进驻各乡镇、开发区和村(场)开展为期 3 个月的“化债”工作,一次性化解村级债务 5255 万元。

9 月,省委、荆州市委任命黄谋宏同志为中共松滋市委书记(孙贤坤调离)。12 月 23 日至 26 日,中共松滋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大会代表 380 名,列席代表 135 名,特邀代表 2 名,代表全市 33718 名党员。 大会审议通过黄谋宏代表中共松滋市第一届委员会所作的《高扬发展旋律,力求务实作风,为把松滋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松滋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32 名,候补委员 6 名;在市委二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黄谋宏、谢思芳、肖夕映、陈秋中、谢作武、邓应军、曲金付、陈昌宏、冯斌、黄传清、李玉邦、 张远梅(女)、梅德芳、陈启胜等 14 人为市委常委,黄谋宏当选为市委书记,谢思芳、肖夕映、陈秋中、谢作武、邓应军当选为市委副书记。届中先后增补张静(女)为副书记,黄星(援藏)、吾根单增(挂职)、刘辉萍、 方凤云为常委。在中共松滋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应军当选为市纪委书记。

大会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 2008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34.4 亿元,年均增长 9%以上;财政收入达到 4.07 亿元,年均增长 8%以上。大会确立“调整结构富民,振兴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 提出大力实施“135”工程,即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品牌(“白云边”酒)、 建设三个工业园区(城东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车阳河化学工业园区和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五大特色工业群(依托望春花果汁、银达利米业、天颐油脂等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群;依托建材和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建材和机械制造工业群;依托白云边、望春花、飞利浦、古环橡胶、大湖造纸厂等企业壮大发展轻纺工业群;依托龙海、南化、松春等公司新上一批化工工业项目,强力发展高科技化工工业群;依托水能、电力、煤炭、石油等资源优势突破性发展能源工业群)。

12 月 31 日至 2004 年 1 月 4 日,召开了政协松滋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了政协松滋市第三届常务委员会,肖夕映当选政协主席。

2004 年 1 月 2 日至 5 日,松滋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黄谋宏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思芳为市长。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为了尽快实现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于 2 月 17 日下发《关于加快振兴松滋工业的意见》。《意见》要求:“务必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持把振兴工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松滋的第一要务。”

3 月 23 日,市城东工业园区主干道开工建设,其他工业园区也加快建设步伐。

5 月 18 日,市委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荆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松滋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工作。会议形成了实施“135”工程必须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的共识,增强了对招商引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在松滋形成全党抓经济、 重点抓工业、全员抓招商、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格局。在招商引资活动中,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调动了全市党员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135”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国有股份退出,实行民有民营”的产权制度改革。城东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定位为高新技术支撑的综合性园区。该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 10 平方公里,近期规划 1.55 平方公里,总投资 2.1 亿元。车阳河化工工业园以大港口、大工业、大物流为定位,借用外力开展资本营运, 启动深水港码头建设和工业园建设。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是省政府批准的首批乡镇工业园区之一,园区水、电、路等设施基本完备,规划面积 107 公顷。在培植壮大“五大特色”工业群方面,农产品加工工业群以初 级产品加工为基础发展到精深加工;轻纺工业群积极促成香港 H、EIO 两条汽车灯泡生产线和法国 P21 生产线转移到松滋,发展壮大湖北飞利浦; 机械建材工业群通过聚集的方式在城东工业园内建成机械工业聚集地,形成“园中园”;化工工业群通过嫁接联合的方式发展盐化工、精细化工、 生物化工和石油化工,同时开发医药化工和稳定发展农用化工;能源工业群进一步加强洈河水资源梯度开发,加速水电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松滋油田建设,切实加强煤炭开采的安全管理。

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松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摆到重要日程,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作出专题部署,成立专门班子,周密组织,确保学习贯彻落到实处。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全市进行了乡镇配套改革。 16 个乡镇全部实行党政正职“一肩挑”,其领导职数都控制在 9 人以内。 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全市精简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106 名,一般干部 157 名。

为了充实村级领导力量,10 月 25 日,经基层推荐并报市委组织部批准,首批 52 名机关干部(市直 17 名、乡镇 35 名)在 52 个重点村担任了党支部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市委及时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2005 年 1 月,为了保证党员“参学率”,首先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的广东、北京两地设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站,由市委组织部直接管理,并先后建立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北京党支部和广东省东莞党支部, 真正做到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聚集到哪里,学习教育跟踪管理到哪里。

2 月,在完成全市村组合并工作(村由原 458 个合并为 240 个;组由原 4839 个合并为 2419 个)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省委、荆州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始分 3 个批次在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至 2006 年 3 月结束。每批次都先行试点,培训骨干,再整体推进, 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开展活动,坚持标准,稳步推进。全市共有 1008 个单位,1408 个基层党组织,34476 名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活动。

5 月,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在党校开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党纪政纪条规专题知识讲座,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 每人写出不少于 3000 字的心得体会,60 名党政“一把手”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主讲了廉政党课。

6 月下旬,市委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和党组织开展“建设城市、热爱家乡、保持外出务工党员先进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一开展就引起了中央有关媒体的关注,新华网报道了北京服务站和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7 月 5 日《经济日报》刊发标题为《在外农民工入党不再难——湖北松滋市委提出‘农民工聚集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拓展到哪里’》的新闻,引起中共中央保持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负责人的特别关注。在中组部领导的重视下,迅速成为新闻焦点,中共中央保持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松滋的实践探索以“松滋经验”冠名在全国予以推介;《人民日报》 社、新华通讯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六大媒体连续三天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栏推出“松滋经验”,《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还专门为“松滋经验”编发评论。

“松滋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出后,市委更加重视外出务工人员和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组织部门积极与农民工输入地党组织加强联系并实行联动服务,探索成立了“农民工理事会”,着力构建党建新机制。8 月 25 日, 中组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刊发了松滋的做法和经验。

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松滋始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个环节扎实开展;始终坚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学身边典型,做模范党员”、“招商引资, 党员先行”、“三帮连心”、“双联双带”等活动,不断深化教育,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始终坚持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重点,全市共解决群众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方面的问题 1335 件,赢得群众一致好评。由于市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松滋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达到了 “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预期目的。

三、创建“平安松滋”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

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平安松滋”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在 2004 年 7 月就开始安排部署“平安松滋” 创建活动,并下发《关于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平安松滋”活动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五无”的创建目标:即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赴省进京滋事,无大规模集体赴省进京上访,无重大群体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同时强调在创建活动中必须抓好“警司联调”、“严打”整治、警务创新、源头预防和减少犯罪、加大组织领导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

为了夯实创建工作的基础,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把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档案建设和培植样板作为创建工作的着眼点。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由市编委行文在市直各部门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统一由分管机关的副职兼任主任;各乡镇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一律由党委书记兼任主任,为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全市各级建立健全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法制培训制度、重点人员帮教制度、巡逻保安制度、流动人口与房屋出租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等,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全市各村(居)统一开展综合治理宣传阵地建设,有关创建制度、图表、组织和人员全部安排上墙,进一步突出了创建主题。在市直部门、单位全面推行“九簿一袋” 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达到了荆州市综治委对平安创建工作档案的统一要求。全市培植了 60 个比较成熟的创建工作样板或典型,其中八宝镇警民联防、新江口镇部门联调、玉岭社区社会联创、陈店镇“三无”人员帮教、 王家桥镇“三农”保安服务队和斯家场镇万年桥村党员先锋岗等典型尤为突出,形成了松滋平安创建典型带动、良性发展的局面。

创建“平安松滋”活动以“平安三联”(警民联防、部门联调、社会联创)为载体,一手抓集中整治,一手抓平安创建,为松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全市 16 个乡镇组建起治安巡逻队,城区组建起一支 30 人的保安巡逻大队。同时根据松滋的实际情况, 在全市开展打击“两抢一盗”、飞车抢夺等专项斗争的基础上,又开展查禁打击“赌码”(六合彩)百日专项活动。2004 年 10 月,松滋“赌码” 被媒体曝光后,市委、市政府再次部署查禁工作,城乡禁赌格局迅速形成。 至 2004 年底,共侦破“赌码”及其他方式赌博案件 395 起,处罚涉赌人员 1000 余人,对其中情节严重的实行了刑事拘留转送劳教和治安处罚。 通过打击各类刑事、经济犯罪,确保了松滋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在创建活动中,加强了对邪教组织的打击和预防工作。对全市“法轮 功”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加强对法轮功痴迷人员的转化工作和对重点对象的控管,保证了法轮功人员无滋事事件发生,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在创建活动中,特别注重“警司联调”,要求乡镇司法所民调室和派出所 110 备警室合署办公,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接调关口前移,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和事发前期,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在农村全面推行源头治安工程搭造帮教平台,农村社会治安日趋稳定。在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方面,实行重大问题包干责任制,市委、市政府领导轮流坐镇信访办公室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实施信访工作“句号工程”。与此同时,松滋在全国信访系统率先设立信访基金,筹资 100 万元用于解决信访疑难问题。由于把抓源头治理作为平安创建工作最好的选择,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松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平安松滋”创建活动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松滋社会治安形势良好,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充分肯定。2005 年 5 月 23 日,松滋市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殊荣,黄谋宏赴京出席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1 月 2 日,全省平安创建工作会议召开,松滋荣获“全省平安县市”称号,市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代市长张静(女)出席会议并交流了松滋经验。

松滋平安创建工作获得很高的荣誉之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以平安创建为主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紧紧围绕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快了构建和谐松滋的进程。

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启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12 月 31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之前,为了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松滋被省确定为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的基础上,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彻底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建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农民参合意识也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预期目标。

1 月 4 日,中共松滋市第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五”时期工作成绩的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之一。

9 日至 12 日,松滋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大会在回顾“十五”时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大会认为:“十五”时期是松滋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6.8%,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 9.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7%,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3.8%。 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 22∶44∶34。 “十五”时期是项目建设有效实施的五年。通过招商引资,金津机械、奋发印务、新阳光动物药业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城市建设完成投资 3.6 亿元,实施了环城路降坡、第二自来水厂扩建、中心大市场开发、二环路南段建设、北湖游园暨共青路市场建设、沿江大道暨堤防整治、金松广场、 白云边文化广场一期等工程。交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 3.48 亿元,实施了雅澧、红东、沙刘三条省道改造升级和通乡村公路建设。水利建设完成投资 1.2 亿元,实施了水库整险、移民建镇、平垸行洪、水土保持、高产基本农田整理、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山区人畜饮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电力建设完成投资 2.3 亿元,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通讯和广播电视网络不断拓展。“十五”时期是各项改革深化的五年。强力推行了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民营化改革;顺利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 稳妥推进机构改革,精简了机构和人员;推行了收支两条线的财政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精减审批事项 352 项,取消收费项目 209 项,降低收费标准 144 项。“十五”时期是对外形象明显提升的五年。松滋跻身全国棉花、油菜、柑桔优势产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市,联合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五周期试点县市。先后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能源建设先进县市、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省旅游十强县市、全省双拥模范城等称号。财政改革、劳务经济、社区建设、信访基金设立等经验在全国或全省得到推广。

大会确定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到 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 107 亿元(现价),年均递增 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7.7 亿元,年均递增 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6.25 亿元,年均递增 11%;财政收入 5.19 亿元,年均递增 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750 元,年均递增 8%; 农民人均纯收入 4100 元,年均递增 6%;城镇化率 4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2‰以内。

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政府工作必须把推进全民创业作为发展的关键,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构建和谐松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的落脚点。

20 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 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惠及千家万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在松滋启动。市委成立松滋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从市直 85 家单位抽调 223 名机关干部,组建了 112 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深入农村开展“十村示范、 百村整治”活动。在全市选择已初具新农村雏形的十个村和基础条件好、 经济发展来势较快的 100 个村先行进行综合改造示范,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照模式和实践经验。确立松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逐步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镇、农业变企业的三大转变,达到“四新一好”( 即新的产业结构、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村容村貌,好的村级班子)目标。市委、市政府很快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纲要》和《全市村镇建设总体规划》,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明确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

3 月 9 日,黄谋宏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调研活动小结会上强调:要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全面的市场观来指导松滋的新农村建设,牢牢把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同时根据胡锦涛同志 3 月 7 日下午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联组讨论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五个关系”的精神, 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全民创业、工业兴市结合起来。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出台相关规划和指导性意见,要稳步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事业单位改革。29 日,黄谋宏又在全市推进全民创业督办调研小结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全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全民创业的实效。

4 月 28 日,松源超市木天河店在木天河村开业,拉开了松滋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序幕。5 月 18 日,在全市以多种形式隆重庆祝撤县建市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松滋被国家商务部列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第一批试点县市之一。6 月 20 日,荆州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松滋召开,松滋市纪委书记邓应军在会上作了题为《以村务公开、 民主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典型发言。7 月 13 日, 荆州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在松滋召开。9 月 6 日,市委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通知》,要求紧密联系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新一好”目标,深入扎实推进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省、荆州市领导多次到松滋进行专题调研,江 陵、公安等兄弟县先后来松滋考察学习,这些都表明松滋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开局。

12 月 25 日至 28 日,中共松滋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 330 名,列席代表 129 名,特邀代表 5 名,代表全市 35375 名党员。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黄谋宏代表中共松滋市第二届委员会所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松滋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松滋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45 名,候补委员 7 名;在市委三届一次全会上,选举黄谋宏、张静、段昌林、邓应军、李玉邦、黄传清、黄镇、刘辉萍(女)、方风云、 赵茂安、朱作清等 11 人为中共松滋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黄谋宏当选为市委书记,张静、段昌林、邓应军当选为副书记。届中先后增补洪文革、黄镇为副书记,陈香好、雷向军、郑海云、彭清国、李静芹(女)、 赵一军、焦新强为常委。在中共松滋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应军当选为纪委书记。中共松滋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松滋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为实现今后五年主要发展目标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上的保证。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松滋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调整结构富民,振兴工业强市” 发展理念,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顺利实现了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创了松滋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崭新局面。(来源:松滋市档案史志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