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心向党】平民女校: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步

中共二大和平民女校旧址位于新近建成的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生态型绿地延中绿地中,位于老成都北路7弄30号、42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632号A)。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就诞生于此,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培养妇女干部的平民女校也诞生于此。

从思想上提高妇女觉悟 培养妇女运动的人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作妇女解放运动实践的尝试,第一步就是创办平民女校。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工业的主要发源地,工人阶级相当集中。这里纱厂多、烟厂多,自然女工也多,但因旧社会女子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理解力和思想觉悟都不高,妇女运动的开展举步维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和李达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认为,我党急需培养一批妇女骨干以领导妇运工作,适应革命需要。

为了“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党组织在1921年年底至1922年年初,先后两次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开刊登招生广告,并于1922年2月创办了平民女校。“本校是我们女子自己创办的学校,专在造就一班有觉悟而无力求学的女子,使其得谋生工具,养成自立精神……”这是平民女校刊登在《民国日报》上的招生广告。

之所以取名为“平民女校”,教员沈泽民解释:“是因‘平民’别于‘贵族’的意思,换句话说,是因为:第一,这是平民求学的地方;第二,这是有平民精神的女子养成所,希望平民女校发达起来,实现我们理想中所盼望的妇女运动之花。”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上海,共产党完全处于秘密状态,不能公开办学,平民女校是以上海女界联合会的名义筹办的。

中国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

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前后共招收30多位学员,其中较著名的有王一知、钱希均、王剑虹、丁玲等。校务主任先后由李达、蔡和森担任,陈独秀、高语罕、邵力子、陈望道等授课。

学生年龄差别很大,从12岁到30岁左右,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从文盲到初中生。尽管如此,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学校注重分层教育,采取因人施教的办学模式,分别设立高级班和初级班,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语文、英文、数学等科目;为无力求学的女子设工作部,给学生们介绍工作,取得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为年幼、体弱的学生提供宿舍等。

平民女校还安排每周两个小时的演讲,极大拓宽了女性眼界,提升了女性觉悟。演讲内容大多是妇女问题和妇女运动问题、军阀割据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为何要反帝反封建等,这是一般女校所没有的。陈独秀、李达、施存统以及其他党和团的负责人都曾到校演讲。张太雷、刘少奇等从苏俄回国后,也曾到校演讲,介绍俄国的革命和建设的状况,使学生耳目一新。通过全面、前沿的课程教授,鼓舞了她们追求真理和投身革命的热情。

组织开展妇女工作 做党的联络点

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社会,除了上课、听演讲、做工之外,平民女校还组织学员积极投身社会上各项政治斗争。

平民女校的学生参加了全市学生组织的罢工工人经济后援会,挂着竹筒、拿着小旗,不顾巡捕的威胁,到街上募捐,支援罢工工人,大大鼓舞了罢工工人的斗志。

因为学校是公开的,外地有人到上海来找党中央,多先找到平民女校,党内有些会议也在平民女校召开。

由于平民女校的教师大多承担了繁重的党务工作,加上经费紧张,1922年年底,女校仅开办了8个月便宣布停办。停办后,部分学生转入上海大学或上大附中继续学习。

平民女校虽然只开办了8个月,但意义重大。不仅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妇女同胞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独立、自由和真理的精神,更反映了我党对革命教育事业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关怀与重视。

作为我党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为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她们在女校初步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熏陶,学习了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并开始走上革命的征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