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松滋简史(第十三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

党的十五大以后,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关键性时期。中共松滋市委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以建设经济强市为总目标,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努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谱写了松滋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一、十五大精神在松滋的贯彻落实

199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 月 19 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逝世。9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江泽民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科学地总结历史,规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为了迅速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9 月 15 日,市委办下发《关于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通知》,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十五大精神的热潮。9 至 12 月,市委宣传部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培训十五大精神理论辅导员200多人;市委党校举办 4 期领导干部学习十五大精神培训班,轮训副局级以上干部 698人。各级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及广大机关干部结合松滋发展实际,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的过程中,强化了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在全市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市委中心学习小组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上起示范表率作用,并决定县直机关干部间周星期六为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由县直机关工委负责检查督办。

10 月 5 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六届七次 全体(扩大)会议精神。10 月 18 日,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全市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省委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联系松滋实际,实现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改革大突破、经济大发展,把松滋建设成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为了全面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把学习理论与松滋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市委还着重组织开展了三大重要活动。

一是在农村开展“百日工作团”活动。1998 年 2 月到 5 月,市委抽调 1500 多名机关干部组建农村工作团,深入到全市 453 个村开展十五大精神宣传活动。工作团扎扎实实地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开展资本营运并清理村级财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协助春耕生产。通过开展这一活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 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级财务进一步规范,发展路子进一步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从而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二是组织 2 万人闯市场活动。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农产品的产销、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与此同时,新旧体制的更替带来农产品产销脱节、供求失衡等诸多矛盾,尤其是流通滞后、农产品难卖的问题日渐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此,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组织 2 万人闯市场活动。5 月 9 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组织开展 2 万人闯市场活动的实施意见》。6 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对 2 万人闯市场活动进行了督办检查。广大机关干部到农村帮助农户跑市场,销售农副产品,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在机关开展“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从 6 月中旬开始,到 7 月底 结束。针对市直机关干部中存在的种种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深入开展以形势教育、纪律教育、宗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主题教育活动。 重点解决市直机关干部思想不稳、精神不振、领导班子不力、工作疲沓漂浮、纪律涣散等问题。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市直机关干部振奋了精神,转变了作风,增强了纪律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市计委在“三大” 主题教育活动中贴心贴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消息在《松滋信息·领导专版》 刊发后,市委书记孙贤坤(1997 年 8 月 28 日就任)立即作出批示,要求 “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一定要收到实效。于是在全市市直机关掀起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的热潮。

通过贯彻落实十五大和省委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全市党员干部思想获得大解放,特别是在所有制及实现形式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1997 年,全市改制和新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390 家,股本总额达 7.2 亿元;有 20 家企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资本营运,资产拍卖发展势头良好,盘活存量资 产 2.4 亿元,吸纳发展资金 1.85 亿元。特别是从 1997 年底开始,对国有、 集体资产大做“卖”字文章,盘活了存量资产,优化了资本结构,从根本上明确了企业产权,理顺了企业经营机制,减轻了企业包袱,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使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摆脱了困境,重现生机。此外,机构改革、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都稳步实施, 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全市人民抗御 1998 年特大洪水

1998年夏,松滋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其持续时间之长、 江河水位之高、堤垸险情之多、内渍外洪之严重,均为历史罕见。松滋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鼎力相助下,夺取了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

6 月中旬开始进入梅雨季节,连续暴雨不断,松滋很快遭到特大外洪内涝的严重威胁。6 月 30 日,新江口水位达到设防水位;7 月 2 日凌晨 4时,超过警戒水位,当日下午 5 时,新江口水位猛升至保证水位以上。 为了做好抗御特大洪水的准备,市防汛指挥部制定出抗御“五四”型洪水的方案,分别成立了“长江干堤”、“荆江分洪”、“荆江分洪人畜转移 安置”3 个指挥部以及洈水、北河、文家河、南河 4 座水库和小南海泵站 5 个防汛指挥部。市防汛指挥部分设专家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以省政协秘书长李云广为首的 15 人防汛督办组来松滋长江干堤坐镇防守,以荆州市人大副主任赵仲涛为首的荆州防汛工作组来松滋全面指挥防汛救灾工作。市防汛指挥部紧急组织防汛领导、劳力和器材,并做好迎战大洪峰的一切准备。

7 月 3 日,首次洪峰过境前,“三线”领导和劳力 14769 人全部上堤到岗。重点设防 113 处,安排坐哨 1798 人、巡堤查险 4460 人、组织水手469 人、沿堤组织抢险预备队 44660 人,组织突击队 7 个共 7000 人。7 月13 日,市委召开“抗灾三保(保速度、保发展、保稳定)”紧急电话会议,对抗灾生产进行了全面布置。7 月 16 日 9 时,长江干堤、王家大路段出现重大管涌,李云广和市委副书记朱才昕现场组织 500 多名干部群众经过10 多个小时的战斗,终于排除险情。7 月 25 日 4 时,第三次洪峰经过时,新江口水位达到 45.32 米。在第四次洪峰到来之前,国家防总下达“荆江 预备分洪”指令,松滋按照荆州市防汛指挥部指令,紧急转移安置荆江分洪移民,共调车辆 499 辆,成功地转移了分洪区群众 9565 人、耕牛 1810 头。对移民的住房、粮食、医疗等方面均作了妥善安置。8 月 6 日,奉荆 州防汛指挥部指令,松滋从 8 个乡镇紧急调集 9700 人,赶赴公安虎渡河接防 90.58 公里东干堤,苦战 17 天,耗资 1042 万元,胜利完成任务。

正值江河大水期间,全市多次普降暴雨,受灾农田 91 万亩,成灾面积 63.2 万亩,绝收和基本绝收 22.4 万亩;18255 间民房进水,6914 间民 房倒塌;3 处山体共 465 万土石方滑坡;10689 处交通、水利、邮电、电 力等设施被冲毁,154 家工业企业受灾。全市受灾损失高达 14.7 亿元。8 月 10 日,松东河张家巷堤身纵向裂缝滑坡,中国人民解放军“鞍山英雄团”500 多名官兵主动请缨,同 2500 多民工激战 30 个小时,终于保住大堤。8 月 16 日,市防汛指挥部召开各级指挥长紧急会议,号召全市防汛人员以江泽民来湖北视察防汛抗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奋力夺取 防汛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8 月 17 日上午,第六次洪峰通过松滋,新江口水位高达 46.18 米,超过建国以来最高水位 0.41 米;长江干堤杨家垴水位达到 46.4 米,超过建国以来最高水位 0.44 米。8 月 22 日,市委分片召开农业抗灾紧急会议, 传达省、市两级会议精神,再动员,再加压,全力实现保超规划目标。8 月 25 日和 8 月 31 日,分别经过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直到 9 月 12 日,洪水才退出设防水位,历时 75 天的抗洪救灾战役终于画上句号。

在抗洪救灾战役中,堤防共发生各类险情 1697 处,全市投入抗洪救灾总劳力 20 多万人,其中江河防汛抢险劳力 4.5 万人,直接耗资 1.5 亿元。在防汛最危急关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2895 名官兵增援松滋防汛抢险。在长达 30 多天的抗洪抢险中,共出动兵力 24350 人(次),参与重大抢险 32 处,搬运土石方14430 立方米,抢救灾民 5000 余人,加固堤防 23.9 公里。

在抗洪救灾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扬了连续作战、不怕疲劳、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58 岁的唐传平,在高温低矮的哨棚内坚持 25 个昼夜,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在防汛岗位上以身殉职。8 月 29 日,战斗在松东河朱家湖险段的抢险突击队员李远国,不幸被洪水卷走,以身殉职,年仅 27 岁。在增援公安县抗洪抢险中,复退军人刘宏俭,母亲病情 严重,主动请缨投入战斗,他一次又一次地为病友顶班,终因劳累过度, 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9 月 30 日,全市 98 抗洪英雄事迹报告会在松滋剧场举行。大会旨在以抗洪精神推动抗灾自救工作,再夺全市赶超规划战役胜利。会后,一场抗灾生产、保超规划的总体战打响。通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创造了大灾之年夺丰收的奇迹。1998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5.53 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63.42 亿元,分别是 1993 年的 1.04 倍和2.27 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 15.5%和 19.7%。财政收入实现 1.731 亿元,剔除列收列支,实际收入 1.52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 1993 年增 长一倍多。

三、松滋“九五”计划的实现与“十五”计划的开局

1999 年 1 月 14 日至 17 日,中共松滋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 374 名,列席代表 241 名,代表全市 32652 名党员。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孙贤坤代表中共松滋县委第九届委员会所作《高举邓小平理 论伟大旗帜,把充满生机活力的金松滋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建设经济强市为总目标,打好“铁路、旅游、石油” 三张特色牌,突出“结构调整、开放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城市建设” 四个重点,全面推进“主体多元化、产业高级化、经济规模化、产品名优化、城乡一体化”。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培植后劲,增强素质,大胆探索具有松滋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把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金松滋全面推向 21 世纪。

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松滋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33 人;在市委一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孙贤坤、刘明忠、李江汉、张文政、熊邦卫、覃先春、 谢思芳、肖夕映、谭宏喜、邹伟、谢作武、董义华、曲金付等 13 人为中共松滋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孙贤坤当选为市委书记,刘明忠、李江 汉、张文政当选为副书记。届中先后增补陈爱平、范锐平、谢思芳、肖夕映、陈秋中、谢作武为副书记,陈昌宏、肖元芳、邓北平、邓应军、冯斌、 黄传清为常委。在中共松滋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谢思芳当选为市纪委书记。中共松滋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松滋撤县建市后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次大会提出了切合松滋实际的发展思路、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对于松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松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 21 世纪起到重要的作用。

22 日至 26 日,政协松滋市第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张 卜芳代表市政协第一届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政协松滋市第二届委员会,陈玉清当选政协主席。23 日至 27 日,松滋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99 名人大代表、216 名列席代表参加会议。大会讨论通过了刘明忠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朱才昕当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明忠当选市人民政府市长。

市第一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围绕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着力在 特色化、外向化、民营化、城市化和科教兴市上做文章、下功夫,确保各 项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实现。

在特色化方面,一是抓名优产品,在“优”上求特色。没有优势,不能成其为特色。产品要成为优势产品,关键在于质量,在于品牌,在于市场竞争力。在全市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观念,不断提高松滋工农业产品的内在质量。继续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强化品牌意识、广告意识,巧打品牌,善打品牌,敢于宣传,善于宣传。 松滋的轻工产品如白云边酒、金箭水咀、飞利浦灯泡、红梅生活用纸,建材产品如双八、古环水泥,农副产品如牲猪、松滋沙梨在市内外享有一定名气,占有一定市场,要进一步追求质量高、名气大、牌子响,成为代表 松滋形象的优势产品。二是打好三张牌,在“新”上求特色。没有新产业, 不能成其为特色。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要重点打好“旅游”、“石油”、 “铁路”这三张牌,继续实现“旅游”兴市战略,把旅游作为松滋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抓;要抓住中国新星石油公司中南局在松滋勘探开发的机遇,加强与中南石油局的合作,尽快建立油气开发基地;要发挥铁路优势, 把火车站作为松滋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荆州门户来建设。三是抓骨干企 业,在“大”上求特色。没有规模,不能成其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特别是要“盘洋盘大”一批相关骨干企业,使其在市内外规模实力大、市场 竞争力大、社会影响力大、经济带动力大。市直工业重点扶持白云边、金箭、汽运、新星建材等企业集团,乡镇企业重点扶持杨家溶、首鑫、王家大湖造纸厂、华松等企业,外资企业重点扶持飞利浦、延华、望春花、大松等企业。1999 年组建水泥集团、湖北大松集团、望春花集团,要努力使这三大集团成为带动未来松滋经济腾飞的龙头。

在外向化方面,松滋经济外向化已具备一定基础,关键是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开放开发的新局面。其工作着力点是要做到“三个并 举”。一是引进与输出并举。资金从哪里来,产品往哪里去,是严重制约松滋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要大力招商引资,提高招商效益;另一方面,要狠抓外经外贸,不断扩大产品输出。二是开发与壮大并举。要进一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壮大开发区经济块头,提高开发的综合效益。 三是硬件与软件并举。在硬件建设上,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目标,完善各项配套设施,重点抓市级公路上档升级,乡村公路油化;城乡供电网同价,通讯畅达;城区美化绿化,功能设施优化。软件建设上,要充分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 要改变过去重引进、轻建设,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做到“引得进,留 得住,办得好”。

在民营化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民营化之路,不仅是发展民营经济自身的问题,而是深化企业改革,激活国有经济,调整所有制结构, 增强全市经济整体性的战略性问题。在现阶段,县市经济的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就是走民营之路。

在城市化方面,松滋要实现 2010 年全面建设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必须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基本形成中等城市的骨架,具备中等城市的内在要求。做到在城市规划上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和超前性;在城市功能上,要发挥城区、重点集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城市形象上,要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较高文化品位、良好的市民素质。

在科教兴市方面,要努力探索知识经济规律,加快实施“科教兴市” 战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积极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4 月 15 日,市委召开争创文明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大会要求广大干部和市民紧急动员起来,努力把松滋市建设成省级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和中等城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经省文明城市检查团来松滋检查验收, 松滋被评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5 月 15 日,新华社对外部、 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组、国际广播电台、荆州电视台和《今日中国》、《北京周报》、《中国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慕名自发组织来洈水风景区采访。 5 月 18 日,市委、市政府举办 5.18 招商引资签约活动,来自省内外客商、 香港老板和日本企业的代表与松滋的合作伙伴郑重签约。参加签约的项目 35 个,总投资额达 5.021 亿元,其中引资总额 4.433 亿元。1999 年,湖北农学院与松滋正式开展“市校联姻”活动,洈水镇被省农科院确定为全省第二家农业科技综合示范镇,王家桥镇成为全省最大的杂交稻制种基地。

7 月 15 日,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全市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强调进一步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大力整治经济环境。会议通过了《中共松滋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关于整治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决议》。

2000 年 1 月 5 日至 10 日,市委、市政府分战线和乡镇召开全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2000 年是世纪交替的一年,也是“九五”计划 的最后一年,全市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突出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化、 旅游特色化和小城镇建设市场化 4 个重点,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扬特色、创品牌、壮龙头,创建经济强市。2 月 16 日至 17 日,市委又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会议进一步在民营经济、特色农业、旅游开发、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五项工作重点上统一思想。6 月 9 日至 13 日,市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形势,集中研究了企业民营化改革和特色农业发展的两项重点工作。11 月 19 日至 21 日,荆州市“四大家”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松滋开展调研观摩活动。市委书记刘克毅对松滋企业改革、特色农业、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 定。

“九五”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突出发展主题,大力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战胜了连续几年的洪涝灾害,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持续低迷的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1.77 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 11.1%,高于荆州市平均水平; 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 11 亿元,年均增长 1.5%;工业在困境中奋进,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总产值达到 30.64 亿 元,年均增长 15.9%;财政收入达到 2.16 亿元,年均增长 19%;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旅游、商品流通、金融保险得到长足发展, 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2%。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所有制结构形成多元化格局,国有、集体、 个体私营、股份制和外资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公有企业“转民”步 伐加快,已有 95%的乡镇企业、60%以上的市直企业实现民营。个体私营 经济发展较快,全市个体经营户达到 3.67 万户,私营企业 48 家,从业人员 9.2 万人。产品结构不断升级,拥有白云边系列酒及金箭智能电磁阀、 特丽丝卫生纸、飞利浦灯泡等一批工业名牌产品。农产品优质率显著提高, 八宝棉、杜家鸡、麻水蜜柚等特色产品影响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一、二、三产业比例由 1995 年的 44.8:27.3:27.9 调整到 2000 年的 26.4:39.2:32.4。

三是对外开放实现突破。松滋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著名的跨国公司飞利浦在市内落户,上海望春花等一批投资较大的项目先后建成,成为松滋的经济增长点。全市出口创汇产品达到 10 多个,出口创汇水平不断提高。金松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洈水开发区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名胜风景区。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 年累计达到 33.5 亿元,重点加强了农田水利、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公路总里程达 1624 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松滋火车站建成投入运营,成为荆州唯一的国铁运输窗口。邮电通信快速发展,程控电话总容量达到 7.7 万户门,市话普及率达到 29%, 农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电力事业长足进步,农村电气化达标通过验收,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统一的供电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以城西为发展重点的新的城市框架,完成了民主路改造、五一路桥涵、市标、金松大道、二环路、民主南路和车站西路等 17 项市政工程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区面积达到 15 平方公里,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强,15 个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48 平方公里。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0 年,农村人平收入达到 2130 元,比 1995 年增加 339 元,年均增长 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96 元,增加 996 元,年均增长 4.3%;储蓄存款达到 26.75 亿元,年均增长 11.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也有较大改善。

六是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九五’”时期,松滋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普及推广网络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科技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4O%以上;推广实施各项科技项目近 300 项,取得科技成果 120 多项。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市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得到较大发展。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国“三为主”先进县市和省“五强”县市。人口出生数逐年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以下。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初级卫生保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粮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九五”时期,松滋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仍然不尽合理,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不够理想;特色经济还未形成优势,工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明显,知名品牌不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农民收入增幅放缓;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加剧,主体税源块头较小,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就业失业压力增大,城镇下岗职工增多,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转移问题较为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12 月 28 日,市委在认真总结“九五”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十五”计划,提出《关于“十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到 2005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7.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0.4%,其中第一产业 14.45 亿元,年均增长 4%;第二产业 28.15 亿元,年均增长 11.4%;第三产业 25.2 亿元,年均增长 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 57.2 亿元, 比“九五”累计增长 0.7 倍,年均增长 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2.5 亿元,年均增长 12%;一、二、三产业结构由 2000 年的 28.4:39.2:32.4 调整到 23.1:41.5:37.2;财政收入达到 4 亿元,年均增长 13.1%。二是人民生活目标。到 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100 元,年均增长 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000 元,年均增长 7.1%。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到 2005 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 55%;进一步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0.5‰以内;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100%。四是生态环 境建设目标。到 2005 年,全市环境质量在总体上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 达到 40%;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35%;城市人均公用绿地面积不低于 6 平方米。三废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工业污染实现达标排放。全市范围内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建成和改善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行“十五”计划中,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园林城市、旅游大市和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一是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6.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9.4%;实现财政收 入 2.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91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248 元,比上年增长 5.5%。二是各项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在企业民营化方面,全市各类企业改制累计达 97 家,其中 8 家实施了破产。一批市直骨干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效果明显,困难企业通过民营改革逐步走出困境。全市以各种形式改变职工国有身份 9480 人。30%的企业基本形成了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框架。

在机构改革方面,全市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调减 116 个,分流人员 341 人;乡镇事业单位调减 158 个,分流 1221 人。在财政改革方面,收支两条线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拓展,零户统管工作覆盖所有乡镇。此外,项目立市取得新成效;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全市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松滋而努力奋斗。

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与贯彻十六大精神

1999 年 2 月 27 日,市委召开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会议对全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安排部署了今后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市委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的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巩固十星级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农户、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成果。同时,深入开展“爱我松滋,兴我家乡”专题教育活动和“三五普法”活动。此外,加强对法轮功练习者的控管,把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紧密结合起来。

7 月 15 日,为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深入开展,召开全市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会议。市委制定《松滋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实施办法》,市委书记孙贤坤和市委常委董义华分别与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市委坚持党要管党、党管干部的原则,积极推行干部制度改革,以干部能上能下为重点,进一步推行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干部试用制度、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 干部交流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格干部凡进必考制度、试行干部公示制, 激励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

从 2000 年 3 月起又在全市开展“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到 5 月结束。参加学习的主要对象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8 家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开展“三 讲”教育,推动了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不断深入,加强了党性修养,端正了思想作风,增强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市委在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并从 1999 年起每年组建一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 深入到农村开展工作。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在 2000 年春进一步提出: 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三个代表”的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我们党近 80 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 成功经验做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 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全党进行认真学习,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和行为规范,开展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6 月 25 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宋育英来松滋调研党建工作。她指出,要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三个 代表”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6 月 28 日,市委召开建党 79 周年座谈会,与会代表畅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 交流党建工作的经验。2000 年底,中央进一步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01 年 2 月 10 日,全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松滋剧场隆重召开。会议要求在乡镇机关、市直部门、乡镇直部 门、村级班子中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会后,松滋“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按照乡镇机关、市直部门、乡镇直部门、村级班子分四批先后展开,从 2 月初开始,到 2002 年 4 月底基本结束。每一批次学教活动均按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学习培训阶段,主要抓好“思想发动、集中培训、讨论交流”三个环节;二是检查评议阶段,主要抓好“征求意见、自我检查、群众评议、召开民主生活会”四个环节; 三是整改提高阶段,主要抓好“疏理问题、制定方案、公示修订、落实整 改”四个环节。

全市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方面:一 是干部受到了教育,作风明显转变。全市 50 个科局包村驻点、支工帮厂,531 名机关干部直接参与“两转一推”,投入资金 1000 多万元,领办示范基地 100 多个、面积达 8000 余亩,龙头企业 18 个,各类中介营销组织170 多个。机关作风也有明显改进,突出地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二是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订单农业”,16 个乡镇落实订单 214 份,合同成交额 7.7 亿元;合同面积 165 万亩,比 2000 年增 142%。“特色农业” 发展壮大,陈店“私人农庄”发展到 65 家,经营面积达 9100 亩。与此同时, 加大了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力度,特别是治理整顿了经济环境。全市对 47 家执收执罚部门、176 家执收执罚单位的 790 个收费项目、2082 个收费标准及其文件依据逐一审查,取消收费项目 78 个,降低收费标准 61 个,从行政事业单位收费中剥离并转向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59 个,每年减少行政事业收费 800 万元。三是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2001 年,全市减轻农民负担 560 多万元,人平减 7.3 元,亩平减 6.4元。各乡镇修路、整改电网、建设无线通讯塔、扩建广播电视塔、疏洗渠 道、修建供水设施,拉开了一批“民心”工程主战场,受到群众欢迎。学教活动开展以后,全市摧毁恶势力团伙 9 个,破获恶势力案件 106 起,抓获恶势力成员 44 人,同时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 569 人,恶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全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动力, 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七项清理,重点对领导干部收受“红包”、超标准购车、出国旅游和获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人、车、会、话管理的规定》,有效地遏制了奢侈浪费之风。 在农村学教活动中,突出村级经济发展这个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培植发展后劲;把握财务公开这个热点,推行会计代理制(村级会计账目由乡镇经管站代管)、民主理财制、工资含费制、年度评议制等四项制度。通过实行“四制”,全市理清了村级财务,减少村级债务近 100 万元。四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集中整治 37 个后进村,调整正职干部 15名,一般干部 95 名,同时通过“请”、“推”、“挑”、“派”四条途径选拔了一批思想正、能力强、作风实的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此外,在全市开展了评选表彰“五好村党组织”、“十佳村党组织书记”的活动。

2002 年 1 月,重新启动停顿半年之久的农村税费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两项改革”。即取消乡 统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改革共同生产费征收使用办法。此项改革动作大,取消项目多, 农民负担将有大幅度下降,全年农民负担比 1999 年 11541 万元减少 3668 万元,减幅为 32%。

2002 年,是中央确定的转变作风年。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规范管理,加快松滋建设园林城市、旅游大市、 经济强市的步伐,市政府决定从 6 月 25 日起,在全市政府机关深入开展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活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勤政为民、务实创新和清正廉洁的政府机关公务员队伍,努力构建一个创新型、务实型 和高效型政府。“三个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四种意识(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公仆意识),加强思想建设;二是实施四大工程(“阳光”工程、“连心”工程、信用工程和形象工程), 加强作风建设;三是健全四种机制(目标考核、行政监督、政务监督和日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在三大建设活动中,思想建设是核心,作风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开展“三大建设”活动,基本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在市政府机关确实存在的思想和作风方面的问题,有效地转变了作 风,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管理,转变了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务实型、高效型政府。

7 月 14 日,市委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市委在全市经济形势面临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在传达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同时,研究部署了新形势下松滋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具 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作用。

会后,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市开展起来。7 月 29 日,市政府修订印发了《松滋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客商来松滋投资各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并在审批办证、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投资环境等方面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各乡镇招商引资思路宽、措施力。有的围绕城镇建设抓招商,有的立足“农”字抓招商,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抓招商,形成了一个“人人招商、个个引资”的良好氛围。

9 月 25 日,市委召集宣传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专题部署全 市迎接党的十六大宣传工作。11 月 8 日至 14 日,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江泽民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江泽民的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全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 行为纲领。

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胡锦涛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

12 月 3 日,市委召开全市党政负责人会议,对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号召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新高潮。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十六大精神,重在研读原著、领会精髓上下功 夫,在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下功夫, 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全面推进松滋经济社会朝着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快速发展。

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召开这五年,是松滋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时期。五年来,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建设经济强市为总目标,打好“铁 路、旅游、石油”三张特色牌,突出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化、旅游特色化和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这四个重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战胜了 1998 年特大洪水,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持续低迷的冲击影响,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较好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特别是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松滋人民在中共松滋市委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金松滋更加美好的明天。(来源:松滋市档案史志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