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松滋简史(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

进入 90 年代以后,中共松滋县委及其各级党组织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松滋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1991 年新春伊始,县委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做充分的思想准备,连续召开了几个重要会议。

1 月 23 日至 27 日,松滋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会议和政协松滋县第九届委员会会议召开。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赵仲涛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县长(连任),龚邦至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 彭宏达当选为政协主席。

2 月 6 日至 9 日,中共松滋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 349人,代表全县 28424 名党员,列席代表 130 名。大会讨论并通过了袁良宽代表第七届委员会所作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开创我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指导方针,研究和部署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

1991 年至 1993 年是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全系于此。这 3 年, 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治理整顿与执行“八五”计划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要处理好控制基本建设与经济发展、整顿经济领域的秩序与创造经济发展宽松环境的关系。既要在治理整顿中发展,又要在发展中治理整顿,并适度加快发展步伐。因此,会议要求紧紧把握经济工作这一中心,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证粮棉油稳步增长;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工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开发山水资源,突破性地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素质;进一步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努力增强财贸工作活力。

会议要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综合治理,促进社会治安状况好转,将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会议还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立足于发挥整体效能,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会议按照差额选举的规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中共松滋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29  人,候补委员 4人,县纪委委员 17 人。在县委八届一次会议上,选出袁良宽、赵仲涛、陈大滋、裴光奇、朱才昕、杨学林、吴大安、陈玉清、易法新等 9 人为县委常委,袁良宽当选为县委书记,赵仲涛、陈大滋、裴光奇、朱才昕当选为副书记。届中先后增补易法新、王光泰为县委副书记,刘明忠、黄道发为县委常委(1993 年 2 月袁良宽调离,赵仲涛接任县委书记)。

会后,为了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亦称社会主义教育)。1990 年底,县委在八宝和大岩咀两个乡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从 1991 年春开始,组建工作组,分三批对全县 451 个村及乡镇直单位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

1992 年 1 月 24 日至 25 日,县委召开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传达了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在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制定了《关于贯彻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建设小康村的 10 条标准, 动员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奔小康。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的巨变,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长期以来的东西方两极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的这种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西方国家加紧了对原社会主义国家的争夺和渗透,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时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中国尽管挫败了西方国家的“制裁”,但面临的严峻挑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这种复杂的形势使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发生困惑: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渺茫,失去信心;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 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动摇。这样,能不能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成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此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党中央迅速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传达到全党,国务院也相继作出一系列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定。全党以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为指导, 进一步统一思想,为开好党的十四大作好充分准备。3 月 3 日省委常委会议提出,“要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政策再活一点,作风再踏实一点。”6 月 20 日,省委就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湖北省经济上新台阶做出重要部署。

为了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县委在组织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于 6 月 25 日至 28 日召开县委八届四次全体(扩 大)会议。会议进一步研究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帮助各级干部更新观念,树立在经济工作中敢闯、敢冒的精神,为全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会议传达了全省党员代表大会和地区县市委书记会议精神,对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松滋经济上新台阶作出重要部署。8 月 28 日,县委又在县工人文化宫召开解放思想、转换脑筋、把全县经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的工作会议。11 月 5 日至 7 日,县委召开为期 3 天的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副局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十四大文件精神,联系实际,研究部署当前工作。参加会议的还有县直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农村党支部书记。12 月 28 日至 29 日,县委召开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联系松滋实际, 研究讨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基本目标和措施。

会议根据国家和湖北省调整后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目标,结合松滋实际,决定对松滋县原“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 10.8%和 12.3%,比原定速度分别提高 2.5 和 1.5 个百分点。会议认为,努力实现调整后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是非常必要的,经过扎实工作和艰苦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同时也分析了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有利条件。要求既要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和优势,增强信心;又要看到问题和不足,迎接挑战。号召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松滋经济在 90 年代实现超常规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会议根据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研究讨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高度重视企业管理,抓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把农业推向市场,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做到按照市场导向和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突破性地发展多种经营。三是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到大力加强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商贸体制改革,力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使松滋第三产业在“八五”期间有一个大的突破。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条件。

县委通过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精神,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农村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逐步实行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从 1992 年开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稳定发展粮棉生产、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的指导方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大力调整。县委、县政府制定“优化种植业,突破畜牧业,开发林特业,提高水产业” 的调整方案。通过调整,全县共推广优化种养模式 30 多种,优化种植面积 40 多万亩,其中优质稻面积突破 10 万亩。在区域布局上,按照“一村 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共兴 建各类名特优产品基地 181 个,同时涌现出各具特色的生产专业村 100 多 个,初步形成了山区、丘陵、平原湖区三种不同的区域特色。

1993 年 6 月,在八届六次(全体)会议上,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会议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明确了乡镇企业在农村奔小康中的重大作用,提出 “乡镇抓过亿、村办抓千万、企业创‘明星’、个体扶大户”的指导思想, 促进了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1993 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值达到 15.4 亿元, 比 1990 年增长 156%,其中有 4 个乡镇的企业产值跨入亿元行列。此外,1990 年至 1993 年,全县粮食、棉花、油料生产先后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生产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牲猪生产量成为全省第一。

二是在城镇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职能为重点,对全县 56 家国有企业实行了第二轮承包(1991-1993),理顺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全县有 134 家 企业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以年均 17.6%的速度增长,1993 年达到 15.7 亿元,成为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 10 亿元大关的县(市)之一。同时,努力探索商品粮改革的新路子;积极推行价格改革, 实现了由计划价格的“双轨”价格再到市场决定价格的平稳过渡。

三是在改革步伐加快的同时,横向经济联合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80 年代末,全县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先后形成三个企业群体,即以矿山机械厂为“龙头”的机械工业群体,以白云边为“龙头”的酿酒工业群体和以棉纺厂为“龙头”的纺织工业群体。全县 484 家工矿企业中已参加各种形式联合的有 88 家,引进人才的有 28 家、102 人。在横向经济联合不断加强的同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引进外资方面,自从县瓷器厂与日本人联营,引进外资 10 万美元,使松滋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以后,1992 年已建和立项的外资项目 21 个,总投资 8446.36 万元,其中外资占 30.5%。到 1993 年底,全县开工和申报立项的“三资企业”达到 23 家。在国内开放上,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在北京、上海、 乌鲁木齐、黑河等 20 多个大中城市、边境口岸建“窗口”35 个。为服务三峡工程,上项目 11 个,新增产值 4060 多万元。有 20 多家企业与大中城市、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经济和技术联系,有 12 家企业进行资金合作,金额达 2285 万元。另外,抓住襄石铁路复线上马和张家畈火车站升级的机遇,新建“新江口-张家畈-车阳河”开发带。这一阶段,全县外贸收购连续三年过亿元,年均增长 10%以上,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县外贸公司也进入全省出口企业 50 强。

四是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3 年 2 月,县委、县政府在大岩咀乡主持召开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 讨论研究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办法和措施,表彰先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成立县私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出台《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此后,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当年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 6827 家,新增从业人员 5922 人,新增产值营业额 1.59亿元,分别比 1992 年底增长 38.7%、37%和 190%。特别是私营企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有了较大突破。全年新增私营企业 73 家,比上年增长 420%,其中产值、营业额过百万元的达 13 家。私营企业全年实现产值 3000 多万元,是 1992 年的 9 倍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

1994 年 1 月 18 日至 21 日,中共松滋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 380 名,代表全县 29975 名党员;列席代表 129 名,特邀代表 5 名。大会讨论并通过了赵仲涛代表中共松滋县第八届委员会所作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为我县提前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的报告;大会选出中共松滋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34 人,候补委员 4 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7 人。在九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赵仲涛、王光泰、裴光奇、朱才昕、刘明忠、易法新、杜在新、杨学林、张文政、陈玉清、黄道发、熊邦卫等 12 人为县委常委,书记赵仲涛(1995 年 7 月调离,王光泰接任县委书记),副书记王光泰、裴光奇、朱才昕、刘明忠、 易法新。届中先后增补陈玉清、李江汉为副书记,张兆铁、赵继涤、覃先春(女)、范锐平、孙贤坤、谢思芳、肖夕映、谭宏喜、邹伟、谢作武为常委。

大会紧紧围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在 20 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小康社会两大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形成了今后松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其主要方面:一是紧紧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着眼于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宏观指导和对农业的保护,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以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搞活城乡流通为目的,大力转换商贸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市场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快财税、金融、 投资、计划等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的比重。县 委在确定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上,把开放与开发、对国外开放与国内开放结合起来,分层次实施重点突破,通过“三沿开发”、“承东应西”、“三片推进”的发展战略,使全县经济逐步形成一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重点突破就是在“三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三资”企业上寻求更大突破;“三沿开发”就是抓好沿江(长江)、沿线(公路和铁路),沿边(湘鄂边界)的开发;“承东应西”就是东承接武汉的辐射,更好地搞好挂、靠、联,西借三峡工程上马的机遇,积极主动地成为三峡的后方基地;“三片推进”就是山区片、丘陵片、湖区片同时 推进,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态势。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加强对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引导、支持、保护、调控,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推进科技进步, 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工业上,要把调整优化结构、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整体素质作为重点,加速发展轻工业,调整燃化工业, 扩大机械工业,配套汽车工业,提高建材工业,盘活财贸工业;把第三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培植,加快发展,逐步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四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教兴县的主要任务是: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科技兴工、 兴农为重点,加快各行各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1994 年 1 月 25 日至 29 日,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根据中共松滋县第九次代表大会确定的松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要把握工作重点,在实施“六三”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上抓出成效。“六三”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三点一线”、“三沿开发”、“三大支柱产业”(以白云边酒、汽车灯泡、矿山机械三大产品为龙头,形成白酒酿造、电光源、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三片推进”、“三条经济走廊”(以新-张-车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向东至涴市镇,向西至桃树乡,向南至大岩咀乡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三条经济走廊),三角旅游区(开发洈水山、水、洞、泉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形成张家界、洈水、三峡三角旅游区)。

会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县委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展较快, 全县已有股份有限公司 3 家,有限责任公司 32 家,股份合作企业 200 家,股本总额达 2.8 亿元,其中新吸股金 7100 多万元。兼并、租赁、拍卖、一厂多制企业 116 家,盘活存量 6300 多万元。商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经济效益开始好转。财税体制顺利实施,新旧税制平稳过渡。城镇住房改革全面推开,共审批公售公房 11151 套,归集资金 3990 万元。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开,石油、棉花等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投资、计划体制的改革继续向前推进。1994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33.65 亿元,增长 45.5%。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四大突破”,即人均占有粮食首次突破 1000 斤,人均出栏牲猪首次突破一头,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 10 亿元大关,农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 1000 元。工业、 乡镇企业快速增长,显现“六超历史”,即工业总产值超历史,技改投入超历史,乡镇企业发展超历史,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超历史,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超历史。财贸经济繁荣活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商业纯销总额、集贸市场成交额、外贸收购总额、财政收入、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等八个方面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1995 年 9 月 1 日,省长蒋祝平、常务副省长李大强在松滋参加全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现场会,11 日至 12 日省委副书记杨永良来松滋调查研究期间,对松滋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

11  月 2 日,县委召开九届五次全体会议,讨论并制定《松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 2010 年长远规划》。全会一致确定,在指导思想上,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实现松滋经济腾飞为目标,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加速松滋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使松滋尽快实现经济强县(市),在本世纪内从总体上实现小康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1996 年县委决定,在前两年派出小康建设工作组的基础上,把县乡(镇)两级工作组增加到 154 个(不含荆州市工作组),工作队员增加到 650 多人,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个好体制,建设一套好制度,即“五个一”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部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1995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县级)。

1996 年 5 月 18 日上午 9 时 28 分,松滋县在金松开发区蓝天小区隆重举行建市庆典。撤县建市工作始于 1992 年,1993 年 5 月获行署同意,9 月 通过省政府验收,1994 年 2 月省政府行文上报国务院。

1996 年 7 月 9 日,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松滋撤县建市后人代会和常委会有关问题的决定》,将原“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更名为“松滋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将 1996 年 3 月召开的“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更名为“松滋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撤县建市后,召开市委全体扩大会议,认真审议《松滋市企业改革总体方案》,通过了中共松滋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关于松滋市企业改革总体方案的决议》,就如何搞好全市企业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并组建企业改革工作组 36 个,进驻 36 家企业组织协调改革工作。通过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1996 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 46.4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10 倍。全市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实现产值 63.4 亿元,个体私营工商户已发展到 27634 家,形成了 49 个经济小区,41 个专业村,年产值(营业额)30.2 亿元,上交税金 1500 万元。农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多种经营收入增加。1996 年全市农业产值达到 13.25 亿元,粮食总产 483434 吨,超历史最高年份的 1995年 23150 吨;多种经营产值 8.7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66%。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在“八五”期间,先后被国家确立为商品粮、优质棉、牲猪“四化”和长江中上游水果开发基地,同时被授予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市。

三、“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八五”时期,松滋物质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也迈出新的步伐,“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科技、教育、文化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77 个,向上争取科技计划项目 5 个,农村技术市场工作经省验收合格。教育“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中小学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高考创历史最高纪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新的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被授予全省“文化先进市”。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14 个乡镇完成了有线电视微波联网工程。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效果明显,计划生育率达到 98.74%。卫生“初保”达标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环保、 土管、审计和技术监督执法力度加大, 气象监测、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取得新成果,成功申报成立卸甲坪土家族民族乡。其它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

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不懈地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学习王涛风格,弘扬长生精神”活动。围绕创“两城”的目标,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十星级文明单位”的评选争创活动,共评出“十星”农户 19697 户,“十星”单位 246 家。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根据“二五”普法教育实施进程,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在全县普遍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听取有关执法情况的报告,检查法律、 法规的执行情况,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同时,围绕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问题,依法作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决议》、《关于加快全县交通建设的决议》、《关于松滋县新江口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决议》等 10 多个决议,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

加强党的建设并取得了新的进展。1994 年 10 月,县委召开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会上县委传达了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并联系本县实际,研究讨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把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关键环节,重点抓好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领导水平;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和企业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1993 年 10 月, 县纪委按照全县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部署,组织党政机关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对照中央 5 条规定进行自查自纠,查出一批大案要案,其中万元以上大案 6 起。清理公费出国出境旅游、超标准购置轿车、乱收费、党政机关经商办实体的问题,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1994 年,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立案调查各类违纪案件 184 件,结案 171 件,其中大要案 41 件,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20 万元。1995 年以后,逐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监督检查工作,下大气力查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问题,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狠刹铺张浪费、请客送礼、公费旅游、大吃大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党在农村政策进一步落实。县(市)委在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政策中, 突出抓好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通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地(市)委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通知、规定和通告,在全县(市)多次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大检查,向全县(市)农村派驻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组,清理取消 36 个增加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及其文件,把农民负担“三提五统”(村级公积金、公益金、行管费三项提留,乡村办学经费、民政优抚费、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民办交通费五项统筹费用)的费用控制在上年农民纯收入的 5%以内。

1997 年 1 月 6 日,市委召开全体(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松滋实际作出关于《松滋市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 的决议,提出全市“九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会议号召全市上下弘扬“团结、实干、开拓、争先”的松滋精神,全力实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为建设美丽、文明、 富强的新松滋而奋斗。

“八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松滋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 “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协调发展。但是,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工业企业活力不强,党风、政风、 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还不能使人民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收入分配关系未理顺,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这些矛盾和困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改革开放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需要继续求实创新,自加压力,开创“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来源:松滋市档案史志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