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事】张保董送枪

1930年6月14日,县南金鸡山脚下寺庙前。一千多人的农民武装列队于用三根杉树接起来的大旗杆下,注视着一面火红的旗帜冉冉升起。紧接着,三名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被绑赴大旗下处决,以示祭旗——这就是威震鄂西的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成立大会的壮观场面。

搞武装斗争不拖几条枪咋行?没有自己的兵工厂到哪儿去弄枪?自卫大队筹组初期,都为枪的事犯愁。但他们知道敌人有枪,可怎么弄到手?地下党员张雅清琢磨了许久,突然对大伙说:“找文寿山!文寿山是金鸡山人,家境贫寒,后来跑到西斋团防局当团丁,两年混下来,还当了个分队长。张雅清找到文寿山,开宗明义对他说:天下者穷人的天下,红军一定会胜利的,为反动派卖命终究不是一条出路!文寿山迷途知返,报名参加了自卫队。于是,他把团防局的枪进行分解,将零部件偷运回来进行组装。日复一日,他竟拖到了32支长枪、4支短枪!为了拖枪,自卫队员们四处打探。位于湘鄂边界的官桥镇上,住着小有势力的“罗瞎子”,平日里拿着几发子弹耀武扬威:谁敢动我一根毫毛,我请他吃花生米!自卫大队得知,暗自欢喜。一日深夜,他们组织了100多人将官桥镇包围,高喊:“罗瞎子,向红军交枪!”。罗瞎子从酣梦中惊醒,顿觉大事不妙,赶紧用布袋提着子弹呈上,张口就喊“红军爷”,磕头如捣蒜:“我家哪有枪啊,掏盐井时掏出了600发子弹,要是我眼睛不疼,早就给您们送去了。”

……6月下旬的一天,艳阳高照,天气格外晴朗。金鸡山工农自卫大队部内笑语声声,洋溢着热闹的气氛。一群自卫队员又围着四条暂新的长枪和一堆黄澄澄的子弹兴奋地议论着:“这个张桃轩还蛮听话呢,要他三天之内把枪送来,还不到两天就来了,这下我们的武器就更充足了。”“哈哈哈,是啊!他不送来又有什么办法,要换儿媳嘛!”也许读者要问,这个叫张桃轩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给自卫队送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二在长江南岸,距金鸡山七十里外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集镇,名唤陶家铺。国民党县政府为了维持这一地方的“秩序”,在此处设立了一个三保联合局,张桃轩就是这个三保联合局的保董。这个张桃轩四十开外年纪,长得一身肥肉,他仗着手下有十来名团丁和数支长枪,平日里总是作威作福,鱼肉乡里。老百姓虽对他恨之入骨,却慑于淫威,敢怒不敢言。早在自卫大队成立之初,大队长张雅清便和几名负责人商议,决定攻打陶家铺,一来可以收缴张桃轩的枪支扩充自卫大队的武装,二来又可以狠狠地灭一灭张桃轩的嚣张气焰,给老百姓出一口恶气。

行动定在一个月黑星沉的深夜。在大队长张雅清的带领下,自卫队员们全副武装上路了。静寂的夜空里,只闻四周隐约的狗吠声和队员们急速行进的脚步声。由于是自卫队组建后的第一次长途奔袭战,队员们个个精神昂扬,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飞到陶家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急行军,队伍赶到了陶家铺张桃轩住地。张雅清一面命令队伍迅速散开,就地隐蔽,一面仔细察看地形。张桃轩的住宅正处集市中段,是一所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四周均有三米多高的围墙,大院除设有前、后门外,还在东西两侧设有便门。于是,张雅清低声嘱咐传令兵:全队分成四路,一路堵住后门,另两路分别守住东西侧门,自己则率一队守前门,将张家大院团团围住。各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张雅清命令两个身强力壮的队员翻墙而过,进入院内,悄悄打开大门。随后,自卫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屋内。不料进屋一看,除了一名看门的长工之外,张家上下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经询问看门长工,才知张桃轩打探到自卫队要来的消息后,已携家眷及团丁逃之夭夭。

正当队员们准备撤走的时候,看门长工悄悄告诉张雅清,张家的两个儿媳还藏在屋内,不过不知具体藏在什么地方。经过一番仔细搜寻,终于在谷仓内搜出了两个已吓得浑身发抖的女人,一问,果然是张的两个儿媳。张雅清立即吩咐自卫队员将二人好生看管,并修书一封,嘱看门的长工转交张桃轩。随后,带领队员押着张桃轩的两个儿媳撤回了金鸡山。当自卫大队撤走的消息被证实后,张桃轩才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刚一进门,看门长工便递上一张纸条:“张保董,这是自卫队留给您的一封信。”张桃轩一听是自卫队留下的,慌忙将信展开,只见上面写道: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

张桃轩看完信,顿时面如土色,瘫坐在了地上。他思前想后,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命人把四条长枪、一百多发子弹外带一头大肥猪送到金鸡山。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张桃轩再也不敢象以前那样欺压百姓了。因为张雅清托他的两个儿媳带回了一句话:如果再继续作恶,自卫队还要到他府上拜会拜会!(来源:松滋市档案史志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