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松滋年味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年关越来越近,也标志着要过年啦!每当人们提起要过年啦,个个都会喜不自禁,翘首以待。我儿时也最是期盼过年。

过年和春节,虽然都是指中国阴历年底的全民大规模庆祝活动,但春节是指中国传统上农历新年最重要的节日,标志着这年冬季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而过年则是指在春节前后的各种庆祝活动,其时间范围比春节要宽广得很多。

过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和传统,也演绎出不同特色的年味。我们松滋老家的年味则又别具一格。

家乡过年,一般是从过小年就拉开了序幕,而且活动繁多,热闹非凡,一直要延续到新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二十多天里,各家各户都为过年常常忙得起早贪黑,热火朝天。人们忙着备年,亲人欢聚团年,亲友相互拜年,都是围绕着一个“年”字在忙活着并快乐着,到处都呈现出林伯渠老先生所言的一派喜气洋洋、不亦乐乎的过年景象:“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逛。”各种过年活动都会如期陆续展开。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

历史上,我的老家松滋曾是祭祀风俗非常浓厚的一方土地。打从儿时起,在腊月二十三和大年三十除夕夜里,就看见母亲用她那精练的动作,虔诚地祭灶王爷——点锅灯,并在嘴里不断地念叨些祭语。

据查有关史料记载,之所以腊月二十三夜里要祭灶王爷,是因为相传这一天,为司命菩萨即灶王爷(亦称“灶神”或“灶君”)要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在这一年里做了哪些善恶之事,并在天上一住就是七天,到腊月三十才回到地上过年。

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厨灶,贴灶王爷像,并在祭完灶王爷之后要把像烧掉,让其轻飞上天。祭灶王爷时还要以各种点心和水果等供奉菩萨,并点上锅灯为灶王爷送行,同时祈求灶王爷上天奏善事,驱病灾,奉祀诸神。送神之后,因诸神都不在家,百无禁忌,就可开始忙年啦。但当年家中有丧事者不宜送神。所谓点锅灯,是将瓷碗倒扣,将棉制灯芯放在碗底凹处,倒上菜油或酥油,将做好的锅灯放入锅底,点燃灯芯,并时常挑挑灯芯,以免熄灭。供奉的点心中须有糖瓜(即麦芽糖),因为麦芽糖很甜,其意为让灶王爷上天后要向玉皇大帝多说好事;再之,麦芽糖有很强的粘性,其意为要把灶王爷的嘴粘住,提示他不要说话太多,以免不留神说走了嘴。另外,贴灶王爷像时,以不让其看见锅为基准,以防避灶王爷上天把家里不好的事以及秘密和财富都说出去了。

民间传说灶王爷是个很善良的人,后因贫困而死。后来得到玉皇大帝的哀怜,将他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并派他到人间作督善之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此,被人们歌颂为:“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或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因此,民间还传承这一天要戒杀吃素,不要在厨房里杀生,以期监斋菩萨即灶王爷护佑全家平安,阖家吉祥。

翘首以盼的杀年猪

在荆楚一带,杀年猪曾是人们准备过年的开场大戏,是农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乡俗,是农家很隆重的过年大喜事,更是一种民间的传统过年文化。那时候,不管是哪家杀年猪,其五亲六眷和近邻都会跑去看热闹。

杀年猪,在松滋是很有讲究的,叫腊月逢六不杀猪。据老人们讲,倘若在逢六的日子里杀猪,会破坏六畜之首,会给家里带来不吉利。

九十年代以前,因为物资较为缺乏,松滋农村里和一些集镇上,家家户户都专设有猪圈养猪(俗称“喂猪”)。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过年有年猪宰杀,所以家家户户把猪养得肥肥的,一般都会养出三、四百斤。到了腊月,每家每户就会选个吉祥的好日子杀年猪。所以,有人说,这年味,从杀年猪就开始了。

农村里杀年猪,都是请这一带专司杀猪的杀猪佬来家里宰杀。我曾清楚地记得,父亲在和杀猪佬商定好日期后杀年猪。在杀年猪这一天,只见家人们一大早就起床把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甚至把猪身也洗得干干净净,还把猪喂得饱饱的,谓其不让它当“饿死鬼”。等把一切准备停当,就只等杀猪佬的到来了。



那时候,杀猪佬都有一挑子专用工具,包括一口大铁锅、一把杀猪专用柳叶刀,还有刮刨、砍刀、菜刀、剔骨刀、长铁钩、挂钩、分割刀、磨刀铁棒等等。杀猪佬到来后立即卸下担子,摆放好各种工具后,就垒起大灶放上大铁锅烧开水。等水烧得差不多滚开时,杀猪佬就开始磨刀霍霍。待刀磨快了水烧开了,杀猪佬就指挥五、六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从猪圈里把猪弄出来。这时,只见杀猪佬瞬间麻利地把一个铁镣钩进猪的下颚。顿时,猪发出惨烈的哀嚎声、咆哮声,好像是在向人苦苦诉说:“虽然我是猪,俺也不愿任人宰割呀!”在猪的一片凄惨的嘶叫声中,众人连扯带拖,将猪从猪圈里拉出并用力摁在事先放好的长板凳上。这时,不用分说,有的攒住猪尾巴,有的摁住猪大腿,有的扯住猪前腿(现有的地方已改用一个大铁夹夹住猪),大家伙配合得相当默契。刹那间,杀猪佬手握磨得很锋利的柳叶尖刀,稳、准、狠地往猪脖子处猛力一捅,鲜红的猪血立马喷涌而出,流到事先放好阴阳水的盆中,满满的一大盆猪血展现在人们面前。待猪的嘶叫声慢慢消失而完全平息后,杀猪佬便往沸腾的大锅里加了一桶凉水后,吆喝着大伙将猪抬进大锅里,杀猪佬就开始烫猪毛、刮猪毛,翻来覆去,没几个来回,不一会儿就把猪身刮得白花花的。紧接着就开始刨猪背、去蹄壳、卸猪头、开肠破肚、清理内脏,分割猪肉,那动作既娴熟又细腻,堪称技术精妙,让人目不暇接。三、四百斤的一头大猪,在杀猪佬手里,幌若无骨,手起刀落,似行云流水,一块块猪肉就整齐地挂在了架钩上,真让人格外赏心悦目。

杀完年猪后,家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顿美味佳肴,让众人分享美食和快乐。美食中有一道特别的菜品,叫“血头佬”,即用新鲜猪肉加上猪血、豆腐烹煮一锅制作而成。那扑鼻的香味,那鲜美可口的火锅,让每个人吃在嘴里无不喜形于色,并连声称道:“好吃!好吃!”一个个都笑得乐开了花。杀了年猪,不仅自家要吃“血头佬”,还要给亲戚朋友送“血头佬”。这才真的叫有好吃的共品,有福要同享。

杀完年猪后还有一件事就是要腌制腊肉、灌香肠。一头猪,除了留点鲜肉吃外,大部分都会用来腌制腊肉、灌香肠。腌制好的腊肉和灌好的香肠在晾干后还要挂在“火坑”上方熏烤,让其香味更浓,颜色更好看。只要天不下雨,家家户户都会把腊肉和香肠挂在家门前晾晒。那一块块腊肉,那一串串香肠,把农家的年味衬托得淋漓尽致,惹人嘴馋!你若想要吃纯正味道的腊肉和香肠,就请到松滋来品赏吧!

春节快林林总总的忙年活动乐

随着年关的逼近,每年腊月三十之前,大概从腊月中旬甚至腊月上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啦。除了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外,还有的要宰杀牛羊和鸡鸭。      

在松滋老家,还有几个独到的忙年活动。

一是“攮豆皮子”即“豆什”。过去都是将大米和着荞麦米泡好后磨成浆摊豆皮子(后来荞麦种得少就用麦面替代了)。事先,主事者要将铁锅翻个底朝天,用稻草在锅的上下两面烧热烧红后再放在灶孔上一个一个地摊豆皮。那醇香可口的豆皮包上胡萝卜炒腊肉馅子,要说有几好吃就有几好吃。攘好的豆皮子摊开晾冷后切成小条块状,晒干后储藏备用。

二是熬麦芽糖、做锅巴糖和米子糖。熬麦芽糖一般都是夜间进行。麦芽糖是用小麦或大麦泡发出嫩芽,再加上泡好的糯米蒸煮出汁液,再慢火熬制而成。熬好麦芽糖俗称“糖稀汁”,用来做锅巴糖(麻糖)和米子糖(米泡糖)。松滋纯手工制作的锅巴糖不同于孝感麻糖,它脆脆的、香香的、甜甜的,吃起来非常爽口,吃完后还口留余香。做锅巴糖非常费时,做起来就是一整夜。那时,只见父亲熬夜熬得眼晴都快睁不开了,可见父亲对年味的深情追逐和对子女满足过年感受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是炒米泡、做糍粑、打豆腐。那时,家家户户备年货都少不了这三样。炒好的米泡都是用大坛子装起来盖上自制棉盖收藏。为使锅巴糖保持脆性,父母亲都是将锅巴糖放入装好的米泡坛子中防潮。米泡坛子一般都是放在阁楼上,那时好吃的零食很少,各家的小孩子们可能都无一例外的上到阁楼去“偷”吃过锅巴糖。“偷”吃过后还沾沾自喜,自个儿开心不已。有的被大人抓个正着后还免不了挨顿打。因为大人是想将锅巴糖留到过年时品赏和用来招待拜年的客人。还有做糍粑和打豆腐,自家炸豆腐角子、炸麻花、炸翻花饺、炸荷叶皮子(用糯米面制作的)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当你看到这么多年货时,就会深切地感触到我家乡的年味有多足了吧!

四是上街置办年货。要过年啦,这时大人们对花钱是最不心疼的,不管经济状况怎样,都会尽最大能力上街到商店买茶什果子(即京果)、酥糖、水果糖、面条、红糖等食用品;另外,还要给全家人购买新衣、新袜、新鞋、新帽子、新围巾等穿戴用品,还要给小孩购买过年才会玩的小红灯笼、蜡烛等玩用品,还要购买供祭奉已故家人用的焚香、火纸、鞭炮等等物品,富裕人家还要给女人们购买金银首饰。买不起的人家一般是扯布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缝制新衣。不少的母亲和媳妇常常是白天抽空或晚上熬夜纳鞋底做鞋帮和绣花鞋垫。正是这针针线线把一家人的亲情拉得更近,牢而不破。

五是大扫除老鼠闹不得。大年三十前,大人都会发动全家人对屋里屋外上上下下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包括打堂尘、抹窗户、扫地、清理杂物等,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但在我们松滋老家打扫卫生还有个乡俗,即只能在腊月二十八日这天大扫除,俗语曰:“二十八,洗邋遢。”此外,还有一个讲究,就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天不能搞大扫除,民俗相传腊月二十四既是过小年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亦有说是高客子(即老鼠)过年日,亦有说是老鼠过喜会。总之,这天不可吵闹老鼠,而且人们还应早睡,保持安静。否则会是“你吵它一天,它吵你一年”的结果。另外,还有个乡俗:为消除鼠害,大年三十这天晩上,要敲打箥箕,一边敲打还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地诅咒老鼠:“敲箥箕、打箥箕,老鼠生儿不成器。”简直好笑得很。

吃团年饭的规矩

在老家乡下,吃团年饭一般都是安排在中午以前,并且是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吃团年饭,唯恐落在后面。谓称先吃团年饭,来年就会先发财。为吃上团年饭,在外地工作或居住的家人都要提前赶回家团年。俗称“鸦鹊老鸦都有个三十、初一住在自己家过年。”

团年饭的菜品好多都是在前一、二天就已做成半成品,当天只是下锅翻炒、蒸煮好即可上桌。



吃团年饭前,要贴对联、贴年画、贴门神画,再打扫一遍卫生,干干净净过大年。待团年饭的菜品都上了桌,先要用猪头、猪尾巴、大蒜敬菩萨,然后半掩门敬祀祖先,烧香并鸣放鞭炮,再合家入席团年。席上唯有团年魚不能吃,要留到来年吃,谓之“年年有余”。吃完团年饭后则开门纳财,俗称“开财门”。同时,大人们会给小孩送上“压岁钱”。紧接着,会向亲戚和邻里互相道贺:“xxx,祝贺您们过了热闹年啦!” 然后全家人会先后安排洗漱,并换上新衣新鞋新袜,修剪手脚指(趾)甲,并把一切垃圾打扫干净。傍晚时分要去已故亲人坟地送灯亮。待这一切进行完毕,就是要参加守岁了。除夕夜里,所有房间都要点上灯,一是祈福,点上红灯笼,寓意新的一年会红红火火、前途光明。二是祈求人丁兴旺,因灯字由“火”与“丁”组成,寓意家庭会人丁兴旺。三是守岁迎新。此外,相传除夕夜晚,各路神仙会下界巡视,清点人丁。为让神仙知道自家人丁兴旺,各家各户会用干树蔸生旺火,合家围坐在火堆旁通宵叙谈,其乐融融。俗语曰:“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你守菩萨爹爹一夜,菩萨爹爹守你一年。”

初一出行要抢先

大年初一,老家都时兴出行。所谓“出行”,就是正月初一拂晓,全家人都要穿上新衣,洗净手脸,然后大开正门,选准方位,祭拜天地,然后点燃树蔸,燃放鞭炮。出行毕,将柴(财)蔸抬进屋,紧闭大门,俗称“紧财门”。进屋后,儿媳妇要给公爹公婆筛糖水,奉上早已煮好的“滚鸡蛋”,以示敬孝。80年代后,城乡大多改为半夜零点出行,待央视午夜钟声敲响,鞭炮烟花齐放,呈现一片欢腾景象,乃欢欢喜喜迎新年。

大年初一,还有些不成文的讲究,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否则的话会全年不吉利。不能晚起床,谓“早为贵”嘛!不能扫地、拖地、往外泼水和扔垃圾。传言说大年初一不能动扫把,否则容易把这一年的福气和财气都扫走。不能打骂小孩,否则,小孩全年会被挨打骂。但也有初一早上为避邪不宜早开门之说。这些民俗或民间传说,可本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去对待也无妨。

互相拜年联亲情

拜年,是过年后春节期间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联谊活动,也是年味延续的重要体现。

松滋老家,拜年也有规矩,即初一不出门在家拜父母,而且不能出远门;初二拜丈人,凡出嫁的女儿,这天女婿要带着媳妇及其子女,携带上礼品,去老丈人家拜年;初三初四开始拜亲戚和亲友,并邻里互拜。但给姑、舅、姨拜年会优先安排,不管离家有多远,父母亲都会赶小孩去拜年。过去交通不方便,都是走路去拜年,远的要走十几里或几十里才能到达。拜年活动一直可延续到正月十五,俗称:“有心拜年,十五不迟。”

自拜年活动开始,跳狮子的、舞龙灯的、划彩莲船的、打三盘鼓和棉花闹的,都会沿户闹春,有时会有几只人马会合在一起,那热闹的景象简直无以言表。这些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结束。

从上可以让你深刻地感受到:家乡这浓浓的年味太让人享受,太让人回味无穷啦!





作者简介

冯正文,研究员,大学教育三级职员,同济医学院本科学历。曾任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香江文学社荣誉顾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