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和一个产业
1245年,一个叫黄小姑的女孩降生在南宋的松江府。随着父母的离世,为了生存,年幼的黄小姑只好做了别人家的童养媳。黄小姑每日受尽夫家折磨,直到她逃到码头,把命运交给一艘不知终点的船,而这艘船驶到了崖州。崖州是黄小姑的重生之地,住在黎寨后,她学习了黎族人独特的纺织技法,不久之后,便以擅长织布、改造工艺而远近驰名,崖州也成为她一生辉煌事业的起点。
这位黄小姑就是黄道婆。
实际上,这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其真实性已不可考。但是黄道婆高超的纺织技术是有史料记载的。人们之所以愿意相信并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她创造了一个传奇,她将手工棉纺织技术带回中原,掀起了中国的“棉花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纺织业进步。
黄道婆这位伟大女性的不凡经历,已经被编织成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得中国高超的棉纺织业,曾被一双女性的手点化过。棉花和女人之间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有着很深的关联,比如很少有经济作物用“花”来命名,并在生命前期被当成花来养;“棉”这个字也带着女性的柔婉,洁白的棉桃给人一种纯净而温暖的力量,几千年来为人类提供厚重的关怀。
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里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倾向于将工业资本主义描述为以男性为主导,然而实际很大程度上是女性的劳动缔造了棉花帝国。”在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主导的许多家庭中,妇女除了承担日常的农业劳作外,以纺织补贴家用在一些地区也是常态。那么,棉花为何如此重要?
想象一个没有棉花的世界
人们总说“衣食住行”,可见日常生活中衣服的重要性,人类不像动物有皮毛蔽体,只能利用衣物保温和防晒。棉花能御寒似乎是古代各地区人们不约而同的发现,当然人们也尝试过用动物绒毛、稻草等物填充,但是要么无法普及,要么保暖性能很差。
在十几万年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智人从非洲稀树草原迁移到气候更为寒冷的地区,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考虑。最初人类主要使用动物毛皮抵御风霜,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定居的农业社会逐渐形成,农业、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开始试验用不同的纤维去纺纱和织布,发明了各式将植物转化为布的方法。
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的农民和工匠不仅使用苎麻纤维,还发现了丝绸,但丝绸产量相对较少,价格也比较高昂,只有富人穿得起。一般百姓的制衣材料多是麻、葛,手感相对粗糙,保暖效果也差些。因此,穿这类材质衣服的人又被称为布衣百姓,“布衣”并不是指穿棉布衣服的人。在宋、元以前,棉布在中国还没有普及。
考古学家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发现了最早的棉纺织品残片,形成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250年至公元前2750年间。在丝绸、皮毛、亚麻、棉花组成的纺织世界里,棉花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今天的我们可能已经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棉花的世界了,如果没有棉花,生硬的亚麻被子可能会在某日清晨挫伤你的心情,手洗一件沾了污渍的毛皮大衣会把你累到半死,或只能望着奢侈品店的高档丝绸不停感叹。
除了制衣,棉花还是制造纸币、肥皂、植物油以及无烟火药的材料之一,时至今日,棉花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代以石油为原料的廉价化学纤维曾对棉花产生过冲击,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人们已经意识到自然纤维很难仿造,棉花依旧无法替代。
棉花在中国
人类使用棉花作为制衣原料,已经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而在中国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种植的棉花居然大多是用来观赏的。一位来自阿拉伯的旅行家,在书里描述了他在中国的“神奇”经历。公元851年,一位叫苏莱曼的阿拉伯人游历到今天的北京地区,发现人们在花园里种植的棉花,只是作为花卉来观赏,他大为不解。棉花在阿拉伯地区是实用的经济作物,在这里却是一种除了观赏没什么用处的“花”,可见当时棉花的实用价值在中国还未普及。
实际上,棉花并不是中国本地作物,而是最早从印度传入的。印度的阿萨姆邦是木本亚洲棉的发源地,在印度次大陆也发现了较早的棉花纤维纺线。亚洲棉从印度传入中国,一条路是经东南亚至我国的海南岛和两广地区,黄道婆居住过的崖州就一直保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另一条路是从印度到缅甸再传入云南。
在秦汉时期,海南岛已经开始种植棉花以及生产棉布,尽管中国使用棉花的历史很早,但由于棉花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先是在海南岛、新疆等边地驻留了很久,直到宋元时期才逐渐传播到中原内地。中原最早的棉纺织品被认为是在一个南宋古墓中发现的棉线毯,从那时起棉布逐渐替代了其他纤维制品,成为百姓制衣的主要材料。
元朝的棉花种植在中国农村地区已经较为普遍,在事实上取代了苎麻等纤维原料。元初,政府设置了木棉提举司,向民间每年征收大量棉布物资,对于劝民种棉一事不遗余力。棉花能为军队提供棉衣,可抵税赋,在朝廷号召下百姓也热衷种植。
棉花产业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离不开明朝初年的强制推广,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说,棉花“至我朝,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明朝末年,全国棉纺织业很发达,各地有不少中小作坊。
到了清朝,棉布更为普及,老百姓几乎都穿棉布衣服。19世纪初期中国人口扩大到了4亿,棉花产业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世界棉花产业主要以中国和印度为中心,直到18世纪末,这两个地区产出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还远远大于欧洲和美洲。但不久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纺织工业开始蔓延,欧洲资本家以惊人的速度改良技术、占据市场,中国的棉花产业也被资本主义打造的棉花帝国裹挟。
受洋布、洋纱倾入的影响,中国大量的棉纺织工人失业、破产,“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1878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也在任职湖广总督期间,把他在广东创办的纺织厂搬到湖北,筹办了湖北纺织四局。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产业自强的序幕。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6月10日第7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