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紧邻委内瑞拉外海的岛国。全国由两个主要大岛——特立尼达岛与多巴哥岛,以及另外21个较小岛屿组成,属热带雨林气候,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这里曾发生“大西洋女皇”号油轮和“爱琴海船长”号油轮的碰撞事件,造成史上严重的油轮泄露事故,不仅对海洋生态带来了污染,给当地人留下惨痛的历史记忆,也给油轮安全航行敲响警钟。
回顾
1979年7月19日,加勒比海上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遭受了强热带风暴的袭击,满载原油的超级油轮“大西洋女皇”号和“爱琴海船长”号不幸陷入此风暴眼中。这一天,尽管油轮工作人员为避免碰撞做了很多努力,但令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两艘油轮因撞击而漏油起火。幸运的是,“爱琴海船长”号油轮火势很快被控制。不幸的是,“大西洋女皇”号油轮在被拖离海岸线约1700公里时发生了爆炸,最终沉没于海中,导致26名船员罹难,约220万桶原油外泄到多巴哥岛附近海水中。当地为了尽快处理泄漏的石油,大量化油剂被投入海中,附近海岛受到了污染。
原因
“大西洋女皇”号油轮事件发生是天灾与人祸因素叠加的结果。直接原因是气候恶劣,船长几乎控制不住油轮航向。据调查,“大西洋女皇”号油轮有超载嫌疑,油轮行进笨拙调整航向非常困难,导致两船撞击。另外,船舶上的设计缺陷也是造成撞击的部分原因。但究其根源,是油轮相关主体缺失海上风险防范意识,对瞬息万变的海洋气候缺乏敬畏之心。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此事故发生前,海上安全法规已相当完善。在联合国海洋公约引领下,已陆续出台《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等,但这些保命的规则被利益相关方视同一纸空文,监管更是形同虚设,致使安全保障线层层失守。
影响
“大西洋女皇”号油轮事件发生后,引发许多国家对油轮安全的关注,国际社会号召各国履行海上公约,优化油轮设计,规避碰撞风险。
海洋生态安全系统遭受破坏。根据科学分析,石油和废油在海面上形成油膜,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引发代际性、不可逆性的次生灾害。泄漏的石油中大量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进入海洋,一些海洋生物因油污遭受死亡厄运,即使存活下来的生物也会发生基因突变;人类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将会造成对人体伤害。原油污染至少几十年才能恢复,清理成本达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多。
促使国际社会“集体行动”。随着海洋油轮事件的频发,美国出台《1990年油污法》,该法就防止海上溢油事故作出严格规定,比如建立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实行油污损害赔偿严格责任制、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等。1993年,英国也提出在海事安全领域引用“综合安全评估”议案,并于1997年、2001年分别通过《FSA应用临时指南》和《FSA指南》,为海上油轮安全航行提供法治保障。
启示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油轮从1980年至2017年约有63991起海事事故,平均每年1777起,每年约2000名海员丧失生命。油轮频繁失事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等受到海事界的高度关注,保护海洋生态成为当今重要议题。回顾“大西洋女皇”号油轮事件,汲取历史教训,对我国加强海洋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启示。
遵守海上航行规则永远放在第一位。避免海上碰撞,关键在于所有当值人员要各司其职、严格遵守海上避碰规则。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海事管理机构、航运单位等相关部门要做到在其位尽其责,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培育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和航务人员,树牢责、位一体的理念。二是设计替代航行应急方案。油轮上所有成员作为直接责任方,绝不能过于依赖自动化导航系统,不可把生命交给“数据”行船,要建立常态化的海上通行监测机制,实时动态监测异常情况,预先规划可替代航向。三是重视过往事故的教训分析。探究事故发生的真相和原因,最大可能地排除人为因素,有助于改进油轮设计,主要目的是防止再发生同样性质的事故,确保海上人身和财产安全。
把海洋生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海洋生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组成部分,海上原油泄漏对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等带来风险。尽管现在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升级,风浪预报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海上复杂多变的极端天气仍是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威胁。一是完善海洋生态安全法规体系。针对油轮安全航行,进一步完善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法规体系,提高海洋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建立海上行业指导标准。政府、航运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建立行业指导标准,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船员专业技能。三是加强油轮安全日常监管,严格落实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提升多主体应急能力是重中之重。油轮安全运行涉及方方面面的主体责任,需要利益相关方进行集体行动,提升多主体应急合作能力。一是建立安全航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原油码头与近海巨型油轮的管控,合理限制进入原油码头和近海的巨型油轮数量,把各种风险因素量化处理,综合评估航行安全航线。二是开展海上搜救与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加强海上救援装备、溢油清理装备建设,组织区域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应对油轮泄漏、爆炸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海上溢油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各级海上溢油应急预案、建设畅通的应急通信系统和高效的溢油应急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有力的溢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原油泄漏威胁,实现海洋协作治理。一是坚定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积极推进多边合作,在国际法框架内积极参与海上立法及修订工作,完善国际性、地区性的多边或双边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保障我国油轮在域外海上的航行安全。二是建立国际间海洋生态安全冲突的预防机制。国际社会基于国家海洋生态安全需要,有必要互相交换有益的情报信息,共建共享能源海上运输储备系统,监控影响全球海洋生态安全的污染源,防止海洋生态系统遭受潜在的破坏。三是加强技术与法律、海事公约相结合问题研究。油轮长期安全航行离不开运输合同责任的分担,国际合作要注重技术与法律相结合,共同提高全球航运业治理能力。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6月1日第7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