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中央红军长征的第一站。
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后过境粤北南雄、仁化、乐昌等地。在粤21天的征程中,中央红军顺利突破了国民党设置的封锁线,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
战略转移背后的秘密协议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当时,战略转移背后有着一项秘密协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与粤军军阀陈济棠达成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相互通商和必要时相互借道等五项协议。
这个秘密“停战借道”协议,为红军顺利通过粤北打下了重要基础。陈济棠部为避免被蒋介石抓住把柄,在红军的必经之地慢吞吞地修造工事,稍有冲突,佯装交战。
10月13日,红军突破敌人设在江西境内、号称“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第一道封锁线,进入韶关南雄。
奇袭城口 5万余大军得以休整
粤北关隘城口是第二道封锁线的咽喉,也是粤北突围的唯一通道。
11月2日午夜,红二师六团一营突袭并占领城口,六团另一部奉命到铜鼓岭阻击从广州前来增援城口的国民党粤军,11月4日,粤军向红军发起猛攻,红军奋起还击展开白刃战,以100多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为代价,粉碎了敌军增援城口的目的,突破了敌人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
顺利拿下城口后,红军得以在小镇内短暂休整,这是红军自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后首次停下急行步伐,当时有5.7万红军进入城口。
1934年11月5日,红一军团直属部队离开城口,顺着乐昌九峰山往湖南一线疾进,沿五山、廊田、白石等地“开山辟路”。
11月6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昼夜直奔九峰山,抢先占领阵地,与右路红三军团配合,掩护中央军委等后续部队顺利通过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11月14日,红军长征主力部队离开广东乐昌,向湖南宜章前进,自此,结束了在粤北的21天历程。
(作者单位:南方都市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