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璋(1905-1936),原名张鼎和,化名张晓天。安徽肥西人,出身官宦地主家庭。青年时代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广州被捕,越狱后赴日本留学。1929年,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被驱逐出境,回到北京,考入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此间,奉党组织指示,积极参加“北方左联”的组织筹备工作。1930年10月在“北方左联”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执委会委员,负责日常工作。1931年5月至10月,因中共河北省委、北平市委相继遭破坏而被捕,后经多方营救得以获释。当年冬,与家人一起回到合肥,和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继续投身革命,并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掩护革命活动。1933年秋,受地下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张新圩领导农民运动,用计夺取其叔父家的枪支武装农民。不久再次被捕。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转往上海,积极参与《动向》杂志的编辑工作,奔走呼号,声援救国活动。1936年春,在从上海回安庆时又一次被捕。在狱中,他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年10月在安庆英勇就义。
教育我儿,继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
解读:
这是张璋在就义前,在一个香烟盒子背面写给妻子吴昭毅的一份很短的家书,也是烈士的遗书。烈士牺牲后由别人代为转交的。虽然只有短短16个字,却饱含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对自己后代的殷切希望和对母爱亲情的无限惦念。张璋烈士衷心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继承他未能实现、未能完成的理想志愿,继续革命。同时,张璋也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作为一位革命者,他同样具有深厚的人伦情怀,不愿让自己牺牲的噩耗使敬爱的母亲受到打击。这封短短的遗书,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不仅可以读出一位革命者的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英勇奋斗精神,而且可以感受到一位儿子、丈夫、父亲的铁骨柔肠。
张璋牺牲后,遗体从安庆运回家乡,先葬于焦婆乡罗田埠,1965年迁葬于官亭镇兴塘村。墓呈圆形,四周栽有松柏多株,碑文为其战友、中共安徽省委原第二书记顾卓新题写。
如今,张璋烈士墓已成为肥西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