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崔剑晓

崔剑晓,1917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淮泗县委民运部部长,宿怀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怀远县委书记(1949.3—1950.6)。后历任马鞍山铁厂党委书记,中共铜陵市委第一书记,安徽省经委副主任、省冶金局局长,中共马鞍山市委第一书记兼马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安徽省顾委副主任。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这场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毁了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全部防线,赢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怀远县(1949年2月与宿怀县合并,统称为怀远县)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在这场战役中,怀远人民在崔剑晓的带领下,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雄出怀远——怀远人回忆崔剑晓

6月14日下午,带着“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的选题,记者来到安徽省怀远县委宣传部。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徐元景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马上帮我们联系了县党史办原主任、县委办公室主任科员张怀文。张怀文介绍崔老:“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怀远解放。当时崔剑晓任县委副书记,后宿怀县与怀远县合并,建立了怀远县委。3月,崔剑晓开始担任县委书记,虽然在怀远正式任县委书记只有一年的光景,但算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崔剑晓在怀远度过了16个革命春秋。”

随后,在县委宣传部会议室里,张怀文将随身携带的《中国共产党怀远地方史第一卷》和《怀远革命斗争史选编(1919—1949)》两本书,赠予了我们。

张怀文介绍,解放前,崔老就已经在怀远工作。抗日战争时,怀远被日军占领。1944年,彭雪枫将军带领部队西进,收复了怀远,建立了当时的共产党政权——宿怀县委和宿怀县政府,当时崔老任县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时期,怀远县的主要任务是支前,同时崔剑晓还要带领县大队等武装力量与国民党的正规军进行战斗。1949年3月,宿怀和怀远合并,组建新的怀远县委县政府,崔老正式担任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初期,崔剑晓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肃清反动残余势力,巩固新生政权。“当时他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打击土匪恶霸;大力发展经济,恢复生产;恢复文教,兴办学校。1949年8月底,崔书记还组织建立反匪反霸工程委员会,开展‘反匪反霸’运动,直到1950年才调走。崔书记在铜陵、马鞍山都工作过,最后还在安徽省里担任领导职务。”

“崔书记不仅在战场上指挥战斗,组织进行地下斗争,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的这些措施对于当时安定怀远大局、巩固党的新生政权更有意义。”一同参与座谈的宣传部副部长陈林总结道。记者根据张怀文提供的线索,联系到安徽省委办公厅联络室主任吕武义,很快得到回复:“崔老现在省委机关医院疗养。”得知这一消息,记者立即赶到合肥。

保护干部安全——郑振回忆崔剑晓

6月15日早8点,记者来到怀远县档案局。档案局局长王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家非常认真仔细地查阅档案馆保存的史料,并查找到1949年4月至12月的县委工作报告。

同时,记者接到张怀文的电话,他说:“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和老崔书记一同工作过的、现在仍健在的,有个叫郑振的老人,他可能了解一些情况。”

郑振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郑老1946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怀远县城关区副区长,也就是那时,郑老与崔老有了工作上的“交集”。虽然郑老年事已高,但思维清晰。据老人回忆:怀远曾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当时崔剑晓任宿怀县委副书记,在淮海战役未发起前的日子里,他几乎天天带着几个同志到各区乡检查支前、后勤的准备工作,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很快把宿怀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汇集在一起,为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做好准备。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崔剑晓率领县大队奔驰于淮海战场,亲赴前线阵地搞军事侦察,配合华东、中原野战军打好南线的阻击战。当时崔剑晓率领两个连队在宿怀县北部进行军事侦察,在一次伏击战中成功阻击敌人,不到几小时就歼灭包括师长在内的全部敌人。

新中国成立后,崔剑晓担任县委书记。“他是那种细致认真、善于领导工作的人,对于当时怀远复杂的政治环境,他既能严厉地开展对残余反动势力的斗争,又能组织生产,同时提出了对我们这些新政权下的干部要特别保护。”郑老说道。

据郑老回忆,在一次工作会上,崔剑晓对他说,“我们既要干好工作,又要不出问题。”这个“不出问题”就是指对当时党的干部的保护。崔剑晓要求各个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安全。因为当时新政权建立初期,还不是很稳固,一些反动势力经常对党的干部实施威胁,甚至作出伤害人身安全的举动。加之在基层,新任命的干部多是年轻干部,经验不足,因此如何保护好干部是崔剑晓一直特别注意的。“环境复杂,当时崔书记领导我们进行的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啊。”

争夺思想阵地——崔剑晓深情讲述

正在休养的崔剑晓在得知我们的报道活动后,欣然接受采访。在合肥市省委机关医院,我们见到了此行追寻的目标——怀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崔剑晓。

94岁高龄的崔老,精气神十足,思维也比较清晰。见到我们后,崔老非常高兴,连连说:“感谢你们还记着我们这些老同志。”

当崔老看到本报第42期“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栏目对江苏省泗洪县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朱光的报道时,老人说:“朱光我认识,我们叫他‘朱大个子’,也有人叫他‘伟大的朱光’,因为他长得高高的、胖胖的。在淮海战役中我们曾经是战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都在安徽省委工作过。不过前几年,老朱过世了。”

对朱光老人的追寻,曾由于线索中断未能完美结局。意外得到这一线索,曾承担对朱光老人追寻工作的本报江苏记者站站长张道平表示,要继续跟进。

崔老的回忆将我们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

“我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战役结束后,1949年3月上级派我到怀远任县委书记。我是怀远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可以说组织重用我,当然我对自己的工作也很慎重。到怀远后,我没有马上开展工作,而是花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搞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怀远情况。当时怀远的斗争很复杂,可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县城被国外教会所控制;另外一种就是农村被地主恶霸土匪所控制,农村情况比城市更严重。怀远县城内大部分人都是教徒,这些教徒由于在思想上长期受到国外教会思想的宣传,当时对党的新政权还不是很信任。在农村,老百姓非常困苦,受压迫严重,不仅要饿肚子,连生命都没有保证,残余的那些土匪恶霸说杀人就杀人。”

在这种情况下,崔老表示当时的县委班子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扭转不利局面,以维护党的新生政权的稳固。“当时我们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包括反匪反霸、恢复文教、防汛筑堤等等。”巩固政权方面,当时以崔老为首的县委组织了400多人的怀远县大队,进行“反匪反霸”运动。据说当时怀远有三四个恶霸头子,崔老带领县大队对他们采取武装镇压,不仅打击了这些反动势力,还收缴了他们的武器。

“那时候淮河水泛滥,我们防汛筑堤,在大坝上有时候一住就是一个月。”崔老回忆道。当问到崔老为何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命、生活都不能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怀远却能大力兴办教育时,崔老说:“因为那时怀远的学校都是外国教会办的,我们自己的学校很少,所以我一上任就跟文教部长说教育要抓住,要发展我们自己的学校,这样做一是普及教育,让老百姓学文化,而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摆脱国外反动势力的思想上的控制,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党,加深对党的认识……”

访谈结束时,崔老欣喜地为本报题词:“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活动很有意义”。(摘自2011年6月23日《中国县域经济报》,作者郭宇廷、吴昊)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1年8月2日第7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