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修人烈士故居
应修人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城新城,这座古朴沧桑的旧屋开启了应修人烈士不平凡的一生。
应修人像
应修人,五四运动后新诗创作活动的先行者,著名的“湖畔诗人”之一,1927年赴苏联留学,1930年回国后从事党的地下斗争,并加入左联。他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广州黄埔军校,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应修人以红军根据地故事为题材创作了童话《旗子的故事》《金宝塔银宝塔》,被誉为在国民党统治区作家中写红色根据地题材的第一人。
1900年2月7日,应修人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家布店的店员家,从小善良温顺,热情帮助穷苦人民。一次,一个穷亲戚来向母亲讨条旧被里子,应修人对母亲说:“不要给他旧的,旧的一用就破,破了他们又没有了,还是到阿爸店里买条新的给他吧,他可以多用几年。”
十四岁时,应修人在慈城的小学毕业后离开家乡,经姑母介绍到上海的钱庄帮忙。按照钱庄惯例,每年农历除夕时,钱庄学徒都要跪拜谢年。但应修人最讨厌这种仪式,就假装肚子痛,躲在楼上,读《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每次吃年宴时,应修人看到宴会上一桌桌至少需要数十元的丰美酒席,暗暗叹息道:“这笔钱抵得上乡下贫穷人家一年的口粮了。”
1921年5月1日,应修人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起先,图书馆位于上海的天津路44号,后因规模扩大迁入北四川路克明路天寿里89号。天寿里时期是上海通信图书馆的黄金时期。沈雁冰、杨贤江等人经常到馆指导时事讨论会,恽代英担任图书馆监察委员。在这里,应修人领导进步人士以图书馆为根据地,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许多青年通过上海通信图书馆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应修人投身“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在上海通信图书馆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同年,应修人转为中共党员。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党在上海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各界人民支援十九路军抗日。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应修人经常以丁九的笔名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同时,应修人主编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纸《大中报》。应修人解释道:“‘大中’就是人民大众,既明确又简单”。那时,应修人患有严重的眼病,一在灯光下工作,眼睛就会痛得不行,医生说只有手术才能根治。但一旦手术,必定耽误出报,应修人对身体不管不顾,强忍病痛,坚持工作。
应修人当年主办的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大中报》
1933年5月14日,应修人在上海虹口昆山花园路7号不幸与国民党特务正面遭遇。不甘被俘的应修人与国民党特务展开殊死搏斗,最后被国民党特务打出大楼窗口,不幸坠楼,壮烈牺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