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王文抗战旧址

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发生过一场军民携手、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王文战役。我军在极为不利的局面下,以70多人对抗2000多日伪军,利用掩体“辘轳把胡同”,抵住了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打下了八路军开辟山东小清河以北地区第一仗。

1940年2月,山东清河军区后方司令部特务连驻扎在东王文村修整,部队入村后,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和群众团体,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抗日烈火在这里熊熊燃烧起来。

东王文村群众的抗日热情让日军感到了危机。日军纠集了盘踞在山东博兴、广饶、利津三个县城和在史口、张许、玉皇堂等据点的日伪军2000余人,在指挥官糠谷的指挥下,将驻扎在东王文村的部队团团包围。1940年3月3日拂晓,日军兵分四路、呈拉网式展开进攻。

战斗打响后,我军和百姓齐心协力,针对敌人的进攻变换抗击方式。一上午的时间里,敌人组织了八次进攻,均被英勇的抗日军民打退。然而,虽然我军司令部、三排战士和部分群众突围成功并安全转移,一、二排的多名战士和600多名群众仍被敌人重重包围在村内。当时敌人有2000多人,而我军只剩70多人,敌人用的是机枪、大炮,而我军只有步枪和手榴弹,双方火力悬殊。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参与战斗的连长宋振英、指导员朱志明、副连长于连荣临危不惧,依旧沉着冷静地指挥战士们抢占有利地形,战士们个个毫无惧色,奋力还击。年轻战士于象震腰间插着八枚手榴弹,与其他战士以院墙为掩护,对敌人进行英勇阻击,并重创日军。

战士们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也极大地鼓舞了群众,他们自发参与到战斗中来,冒着生命危险绑担架、从战线上抬下伤员,将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安置。村里的妇女们帮助卫生员给伤员清洗包扎伤口、喂药喂饭,男人们就冒着枪林弹雨往前沿阵地运送武器弹药,留守在村子里的村民便忙着构筑防御工事,整个过程中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战火中我军也和村民们培养了深厚的情谊,战士们粮草吃紧,群众们就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白面、鸡蛋、小米等食品拿出来,做成饭送到战士们面前。

经过一天战斗,未打进村的敌人仍不死心,用重火力封锁了主要街道巷口,与我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屋战。东王文村内有一处绝妙的“辘轳把胡同”,此地有五条胡同汇集在中心一点,五条胡同虽巷道曲折,却巷巷相通,俯视看去仿佛由三个相连的辘轳把组成,不熟悉地形的人从每个胡同口看进去视线尽头都是墙壁,会误以为是死胡同,这成为了我军抗击敌人的最佳掩体。

日军进村后,却发现情势比在村外更加不利,他们人地生疏,看着村里都是死胡同,不敢贸然进入,可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从胡同里冒出一杆枪,取了他们的性命。“辘轳把胡同”里埋伏着八路军战士和村民,他们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打得日军晕头转向,令日军误以为村里兵力众多,不敢缠斗,于是草草收兵逃窜。

王文战役中我军有21名战士壮烈牺牲,但在敌人数倍于己的情况下,我军消灭日伪军77人、缴获大宗武器弹药,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王文战役是清河区八路军开辟小清河以北地区的第一仗,为创建巩固清河地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抗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5年6月,山东省政府将“王文抗战旧址”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血色清河》,艺术地反映了清河军区人民与日伪军开展艰苦斗争的光荣历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