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追寻红色地标:浓荫深处觅赵巷

沿着上海徐家汇商圈往东走,行至天钥桥路辛耕路一带,便进入一片建于本世纪初的社区商业中心。论首店和潮牌,这里比不上人头攒动的美罗城;论知名度和国际化,这里不及高大时尚的港汇中心。然而,在这片知名商圈和居民区交融的地方,曾有一个湮没在历史里的地名——徐家汇赵巷。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当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里格朗朗里格朗……”忽高忽低,夹杂些许老唱片的杂音,一首老上海风格的曲子从赵巷隐约飘来……

1937年,一曲《春天里》随着电影《十字街头》公映,轰动上海滩,为该曲作词的是左联女作家关露。不少人看过谍战电影《风声》,其中周迅饰演的“红色间谍”顾晓梦,就是以打入敌后搜集情报的关露为原型的。20世纪30年代,关露在赵巷开展革命活动,帮助了一批爱国有志青年踏上革命之路。

当年徐家汇赵巷的一座座绞圈房子,如今已变成一幢幢高楼大厦,湮没在繁华商圈中,无当年赵巷的一丝痕迹。

赵巷因赵氏家族得名,家族相传是宋代赵光义的后代,其中一支在明朝南迁至浦东三林塘。清顺治年间,始迁祖赵祖荣带了家眷到天钥桥路辛耕路地区定居,他的后人在此农耕劳作、开枝散叶,赵家人聚居的“赵巷”逐渐闻名乡邻。

淳朴善良的赵氏族人乐善好施、富有同情心。据族中长辈回忆,太平军进军上海时,老宅的一排房子里住满了太平军战士。高祖赵芷塘因粗通文墨而被太平军请去管理记录粮饷,似乎隐约可见赵氏门庭的革命传统。

随着近代上海的不断发展,昔日农田阡陌的赵巷出现了零星工厂,租界与华界犬牙交错的地理位置也带来了便利优势,一批赵巷儿女由农民跨入了工人队伍,进步思想在此扎根和萌芽。《徐汇区志》里记载,赵巷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党的农民支部。群众基础较好、交通条件便利的赵巷在血雨腥风的大革命后,为革命者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湾。

1927年,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位30岁出头、带着简单行李的读书人来到赵巷谋生。没有人知道这位化名查镇湖的小学老师,是1923年就入党的老革命查阜西,而且还曾担任过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他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谦逊礼貌的性格打动了赵巷的族人,最终,他与徐光启的后人徐问铮在此成婚。婚后查阜西与昔日同学草拟了我国第一份民用航空计划书,由此进入航空部门工作,后担任欧亚航空公司副总经理。抗战期间,查阜西只身前往陕西西安和云南,转移了航空器材,免受日军轰炸之损失。1946年春,另一位赵巷的女婿,即查阜西的连襟、优秀共产党员柳湜,代表党中央希望查阜西来策划两航起义等事时,查阜西冒着极大风险、欣然接受。这位曾在《遣怀诗》中自比“剑胆琴心”的革命者,用大无畏的精神为新中国留下了航空家底。

查阜西婚后在赵巷度过了一段平稳的日子。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他在欧亚航空公司的同事、当时在文坛初露头角的关露前来寻求帮助:她想写点革命文学、希望找一位生活在底层的女性,作为调研和学习研究对象。当时的关露,并不知道查经理过去的革命经历,查阜西也不知道关露是共产党员,只是单纯觉得彼此比较谈得来。“我爱人的妹妹徐鸿在赵巷的五洲固本肥皂厂工作,童工出身,你去找找她看”。

因为查阜西的引荐,关露也来到了赵巷。她与徐鸿结识后,两人常常彻夜谈心。当关露听到徐鸿在工厂做工受欺负、被压榨时,非常自然地给她讲解资本家的剥削以及工人要团结斗争的道理。关露也在交谈中感受到了底层女性对知识的渴求,就与赵巷内的另一位革命青年赵子云办起了女工识字班,为那些没机会读书的青年女性创造学习条件。

关露手迹

关露在赵巷办学和交友的经历,为她日后的左翼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土壤和不竭源泉,她也为赵巷的革命火种壮大带来了一阵春风。恰如她为电影《十字街头》谱写的主题曲《春天里》所写的“春天里来百花香”那样,春有百花,待到秋日就是累累革命硕果。这些硕果里就有日后同样走上革命道路的工人小姐妹徐鸿、赵金秀等。不久,关露又向徐鸿介绍她的好友柳湜,后柳湜与徐鸿结成了革命伴侣。柳湜曾与李公朴、艾思奇等人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在著书立说之余,也不忘提携带领赵巷青年共同学习。通过学习,赵巷的革命火种呈星火一般,帮助劳苦大众在暗夜中寻找出路。在赵巷的播火者中还有艾寒松,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因在《新生》周刊化名发表《闲话皇帝》“开罪”日寇被迫流亡国外而闻名沪上。他与查阜西一样,也迎娶了赵巷的女儿,借着赵巷盘根错节的亲属关系、靠着在识字班学习了进步思想的群众掩护,这位上海地下党党员、市文委委员,抗战胜利后在赵巷、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了3年惊心动魄的斗争。

这些共产党人扎根在赵巷,激发了徐家汇地区普通群众的革命火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广大群众结成了血肉相亲、生死相依的关系;他们站稳群众立场,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提供给群众需要的精神食粮,在润物无声中进行思想引导和理念灌输。

1936年4月,生活书店出版发行柳湜编著的《街头讲话》,全书收录有关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随笔、杂感50篇。

在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带领下,大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赵巷劳苦群众经历烽火,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他们在党的光辉思想指引下,奔赴祖国需要的广阔天地。他们经党的思想雨露滋润,在解放战争中铸成一道铜墙铁壁,护卫申城获得新生。

延河水畔、太行山上、苏北根据地……赵巷青年就像种子一样,播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并在那里扎根长成了一片庇荫后人的浓荫。

(作者:赵景国 系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赵巷后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