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松滋简史(第二章)

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革命形势急剧逆转,历史进入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松滋早期共产党员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松滋正式建立。 随后,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在创建洪湖苏区期间,领导九岭岗起义并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发动金鸡山武装斗争并一度形成县南武装割据局面;在洪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党组织还领导地方武装进行广泛的敌后游击战争,为保卫洪湖苏区作出积极的贡献。这一时期,松滋也成为湘鄂西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共松滋县委的创立和九岭岗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反革命军事专政——新军阀统治,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企图用血腥的屠杀消灭革命。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曾经被革命民众斗得威风扫地的土豪劣绅庹鼎臣首先举起反攻倒算的旗帜,他告状到省府,要翻“庹案”。松滋旅省区党部成员刘鸿轩等人惨遭杀害。第二区农协主席被土豪劣绅捕押,朱家埠天主堂神甫代理人杨习之公然索要教会被没收的财产。这时贵州军阀李燊正与唐生智角逐于湘鄂边境,松滋又陷战乱。国民党县政府亦驱使各区团防镇压人民反抗。白色恐怖笼罩着松滋城乡。身处水深火热的松滋人民要 生存、要解放,他们没有被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所吓倒、所征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又开始战斗。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北省委制定了湖北省秋收暴动计划。计划将全省划分为 7个暴动区域,组织鄂西、鄂北、鄂中 3 个特委分片领导指挥。松滋隶属于鄂西特委。不久,省委决定将鄂中区的江陵、石首、公安、荆门,鄂西区的松滋、枝江、当阳等县划出,组成江陵区。9 月初,又决定江陵区与鄂西区合并,由张计储、张善 孚、曹壮父 3 人组成鄂西特委(特委机关设江陵)。松滋复归鄂西特委领导。

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发动秋收暴动,中共湖北省委在 8 月份陆续派遣 400 余名党员干部分赴全省各地开展工作。松滋籍共产党员黄绍豫亦奉命回到家乡。黄绍豫回县后,以财政保管处主任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 并很快和大革命时期就已回县的共产党员张波臣、杨其权等取得联系。鉴 于当时县内不可能马上组织暴动,张波臣、黄绍豫、杨其权等决定分头行动,发展党员,创建党的组织,为暴动准备条件。

早在黄绍豫回县之前,张波臣就经常在沙道观、刘家场、九岭岗、薛家洞、王家桥一带秘密串连发动群众,已先后发展赵玉阶、杜登庸、张定国等多人入党。 1927 年 12 月,张波臣主持建立了松滋境内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肖家咀支部。1928 年 1 月,张波臣被鄂西特委调往驻宜都的国民党四十三军创办的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经过张波臣秘密安排,张英等 15 名松滋进步青年进入该校就读,随后,张波臣又发展张英、徐朗月、张荣书等人入党。黄绍豫、杨其权因有公开身份,不可能到处活动,即在县城进行秘密工作。通过半年多时间广泛宣传和秘密串连,继肖家咀支部建立以后,又在金鸡山、九岭岗、薛家洞等地建立了党的基层支部。松滋境内的共产党员由几人发展到几十人,为中共松滋县委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928 年 2 月中旬,鄂西特委根据松滋革命斗争的发展情况,决定调黄杰(女)到松滋工作。在特委特派员彭之任主持下,黄杰、张波臣、黄绍豫等在街河市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松滋特别支部。黄杰任特支书记,张波臣、黄绍豫、李春农等任委员。当时党团组织不分家,同时决定张波臣兼任松滋青年团书记。

松滋特支建立后,彭之任返回特委汇报。不久,因事赴武昌遇到原荆南中学同学、松滋籍共产党员沈德纯。彭之任向沈德纯介绍了鄂西革命斗争形势,动员他回松滋工作,在征得上级同意后,沈德纯回到松滋。这样, 成立松滋县委的干部条件已经具备。2 月下旬,鄂西特委派特委委员、团特委书记张光杰到松滋街河市主持成立中共松滋县委,由黄杰任书记,沈德纯任组织部长,张波臣、李春农、黄绍豫、裴光月任委员。中共松滋县委的成立,标志着松滋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县委成立后,即确定当前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组织为武装暴动做准备。为完成这一任务,县委成员分工到全县各重点区域,同那里的骨干一道开展工作。黄杰坐镇街河市,掌握全面情况,并参加街河市、雷井口两个支部工作;沈德纯负责杨林市、金鸡山、纸厂河、县城等地的督促检查工作;张波臣、裴光月负责西斋、刘家场、九岭岗一带的工作;李春农负责街河市、雷井口一带的工作;黄绍豫、杨其权、刘明哲负责县城内的工作。邓卜雄负责杨林市、金鸡山、纸厂河一带的工作;刘君瑞负责刘家场、 裴家场一带的工作。

县委成立后一个多月时间,全县发展党员 300 余名,相继成立了九岭岗、西斋、街河市、杨林市、金鸡山、裴家场、老城 7 个区委和清水堰、邓家坪、西斋、木碗铺、刘家场、街河市、雷井口、杨林市、纸厂河、台山坪、刘家场、裴家场、王家大湖、土桥、新垱、肖家咀、豆花湖、全美垸等 18 个支部,全县党的基层支部达到 22 个。

在党的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团的组织也得到很大发展。1928 年 3 月,张波臣根据县委决定,在九岭岗主持成立了团县委。团县委书记张波臣,组织委员杜若(女),宣传委员彭杰三,军事委员张维高。党团组织的发展壮大,为武装暴动准备了干部条件,奠定了组织基础。

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的部署,1927 年秋冬,湘鄂西地区先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由于当时松滋党的组织尚未建立,暴动条件不成熟,在这两次高潮中均未采取武装行动。县委成立后,随着团组织的迅速发展,武装暴动的酝酿与筹备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为了加强对武装暴动的领导,1928 年 4 月,成立以张波臣为首的临时执行委员会,负责武装暴动的具体组织工作。执委会由张波臣、张英、 杜若(女)、张维高、张定国、张丹书、杜登庸等 7 人组成,张波臣、张英、杜若为常务委员。

1928 年 4 月中旬,鄂西特委在江陵岑河口(后转移至公安)召开鄂西党代表大会,各县县委书记出席。因黄杰原在江陵工作已被敌人注视,为防止意外,特委指示松滋由沈德纯参加会议。大会研究了松滋的革命形势与任务,鉴于黄杰入党不久,年纪轻,又是女同志,肩负一个县的主要责任有困难,决定调李述礼担任松滋县委书记,黄杰改任组织部长,沈德纯改任宣传部长,县委其他成员不变。4 月下旬,李述礼由团特委书记李西园送到松滋县城,主持召开了县委会议。会上,李述礼听取了县委其他同志关于前段工作的汇报,传达了中央关于广州起义的文件,主持研究了全县后段工作。月底,李述礼又在街河市向上学校主持召开党、团县委联席会议,研究组织武装暴动问题。

松滋县委机关原设街河市,为更好地领导武装斗争,县委决定机关迁九岭岗。九岭岗地处北大山系,北近宜都,南交澧县,西出石门,方圆数十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是武装割据的理想区域。这里又是党的活动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群众发动比较充分,党的组织也比较健全。5 月初, 县委机关迁至九岭岗。

县委机关迁到九岭岗不久,鄂西特委在九岭岗召开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联席会议,制定了三县联合开展武装暴动的计划。会议决定三县分头准备,9 月 28 日(农历 8 月 15 日)同时行动,镇压土豪劣绅,夺取团防武装,然后开往湘鄂边与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

6 月中旬,特委又在松滋县城北小洲子召开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联席会议,进一步研究暴动事宜,松滋县委派张英出席。会上,三县代表通报了各县敌情,汇报了暴动的准备情况。会议要求各县继续抓紧准备,按照原定计划,三县统一行动。

为了保证武装暴动的顺利进行,县委还在筹组革命武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以九岭岗地区农民协会为基础,筹组革命武装。筹组这支武装,人员易解决,突出的问题是武器。在县委和临时执委会的领导和组织下,九岭岗地区的农民日夜赶制大刀、长矛和土抬炮,用土法制造火药, 到各地收集鸟枪、抬铳。到九岭岗起义提前爆发时,起义农民已拥有鸟枪 80 多支,九接力土炮 3 门,大刀、长矛若干;其次抓紧对敌军的策反工作。当时县内无敌正规军驻防,地方武装有县保安团及各区团防局,根据敌情,执委会制定了一个策反三区(王家桥)、五区(西斋)团防和县保安团的计划,打算三处得手后合力攻打九区,继而各个击破,一举摧毁县内反动武装。实施过程中,西斋、王家桥两处均有进展,我方打进五区、 三区团防局的人员都担任了中队长职务,唯对县保卫团的策反遇到困难, 虽经张波臣、黄绍豫、杨其权、张英等多方设法,终因保安团大队长系县长高季浦亲信,我方人员无法打入,致使计划落空。全县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时,一起意外泄密事故的发生,致使起义被迫提前。

6 月 17 日,由于共产党员、交通员王长永不慎泄密,被五区区长、团董雷新民派人捕获,经酷刑逼供,王长永交待了九岭岗几名共产党员名单。6 月 18 日上午,雷新民派团局教练长傅生夏率队进山,抓走共产党员邹恒春。这时,县委并不知道敌人已掌握我方部分情况,但邹恒春被捕后,已感到问题严重。当时,县委书记李述礼和宣传部长沈德纯均已外出开会,留在县委机关的县委成员只有黄杰、张波臣、裴光月 3 人。邹恒春被捕后,群情激愤,不少农民要与敌拼命,黄杰考虑到我们的队伍刚刚组建,很不巩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仍主张暂时隐蔽并按三县联合暴动计划行事。到了中午时分,形势急剧变化。傅生夏又率领 11 名团丁进山抓捕周昌官,并扬言:“不交出全部共产党员,便将九岭岗烧光杀尽!”

敌人步步进逼,九岭岗地区的共产党员、农协会员和其他革命群众已是忍无可忍。在这危急关头,县委果断决策,同意提前行动。当傅生夏等人将周昌官押到徐家牌时,冉承哉登上天坑湾山岭连放 3 铳,起义队伍听到信号,打出一面红旗,从四面八方一涌而上,喊杀声、鞭炮声遍及全山。 是役,起义队伍一举全歼傅生夏等进山之敌共 12 名,缴获步枪 8 支,战马 1 匹,军号 1 支,我方仅 1 人受轻伤。 起义爆发当夜,县委在张家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进一步行动方案。李述礼、沈德纯连夜从新江口、裴家场赶回参加会议。县委紧急会议作出四项决议:(一)立即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二)成立起义指挥部。指挥部设张家咀,张波臣任总指挥。(三)成立红色自卫队,下组三个大队。(四)19 日分兵攻打当地土豪劣绅,20 日集中兵力进攻西斋团防局,扩大战果。

按照县委决议,19 日上午起义队伍集结于张家咀,组编为松滋县红色自卫队,下辖三个大队。随后,由第一大队驻守指挥部,第二、第三大队到刘家冲、清水冲、严家溪,处决了土豪严贤臣、刘盛义等人,并将清潭湾土豪张金堂囤积于肖家大堰的粮食分配给贫困农民。

20 日,自卫队三个大队同时出发,攻打五区团防局。此时,雷新民已率队潜逃,自卫队四处搜寻,活捉了前任区长雷子敬及雷新民保镖黄老五,并当即将其处决。西斋地区及周围穷苦群众纷纷前来助战,起义队伍增至近万人。当自卫队正欲回师,雷新民突然率其团防队伍反扑过来,自卫队奋勇出击,团防一战即溃,自卫队穷追十余里,随后转至雷新民住处, 将其粮食财物没收分发贫苦百姓。

在起义刚刚爆发的时候,县委就已经清醒地看到当前的不利形势:起义被迫提前,必然打乱鄂西特委关于松枝宜三县联合暴动的计划;我方力量单薄,准备不足,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要取得胜利是很困难的。所以县委一面派出张维高寻找特委汇报,请求指示;一面派人到湘西寻找贺龙部队联系,请求支援。但因设于沙市的特委机关于 5 月底被破坏,刚在宜昌组建的临时特委又立足未稳,张维高没能找到特委。到湘西的同志也因敌层层封锁,未能与贺龙部队取得联系。于是县委决定用少数兵力扼守主要山口,掩护已暴露的党团员和革命群众疏散、隐蔽,掩护外籍同志撤离松滋,以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就在起义队伍开始疏散、转移的时候,敌人已开始了镇压行动。6 月 20 日,雷新民逃到县城,向县长高季浦作了详细汇报。当日,高季浦便一面调集各区民团,一面派人到宜都向国民党四十三军求援,同时发布命令,通缉李述礼、张波臣等人。24 日,高季浦纠集五个区的团防武装及四十三军一部 200 余人,分四路向九岭岗逼进。敌人进山之后,见人就杀, 见房就烧,见物就抢。在掩护县委机关和部分群众突围的战斗中,不少共产党员、自卫队员如李世玉父子,卓明藻、卓明宝兄弟,周维新等人壮烈牺牲,他们正气凛然,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敌人在九岭岗一带的烧杀抢掠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据不完全统计, 有 55 名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惨遭杀害,130 多户近千间房屋被烧成灰烬。

在敌人围攻九岭岗之前,黄杰、李述礼等人就已按照沈德纯、张波臣的安排,在群众掩护下,撤离九岭岗,先后转移到台山坪沈德纯家中。敌人占据九岭岗之后,张波臣、张维高、彭杰三又赶到沈德纯家中,与李述礼、黄杰、沈德纯会合。鉴于目前的形势,县委决定张波臣、张维高立即赶赴宜昌向特委汇报,李述礼、黄杰马上撤离松滋,县委工作由裴光月负责。

九岭岗起义是松滋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在松滋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九岭岗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党的组织在松滋建立时间较短,队伍缺乏训练,政治素质较低, 革命警惕性不高;由于起义被迫提前,失去上级领导和统一指挥。因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孤军奋战,终不能以弱胜强。九岭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松滋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一批共产党员分散各地,坚持更为隐蔽的斗争,开始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红四军转战松滋与金鸡山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九岭岗起义失败后,由于敌人大举“清乡”,各地党组织相继遭到破坏,松滋革命斗争一度转入低潮。正当松滋革命遭到挫折的时候,贺龙率领红四军进入松滋游击,使白色恐怖中的松滋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为县内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28 年 8 月,为发展游击战争,支援正在石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工农红军第四支队,牵制敌第十四军于湘西地区,配合湘东红军挺进湖南完成湖南暴动,贺龙率红四军离开桑植,向东推进。8 月 25 日,红四军进抵石门磨岗隘,准备按原计划在这里举行暴动,策应红四支队,因得知红四支队已经失败,即改变计划,转向石门、澧县、松滋一带游击。红四军到松滋后,攻打了驻刘家场的第四区团防,缴获了部分枪支弹药,镇压了一批土豪劣绅。还在各地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使身陷白色恐怖的松滋人民看到了希望。当红军撤离松滋时,成千上万的农民扶老携幼随军迁移。

1929  年 4 月初,红四军粉碎鹤峰、五峰、桑植、石门等县团防的进攻以后,准备趁势攻打盘踞五、石、鹤边界的孙俊峰团防,开辟新苏区。 红四军主力从鹤东进到五峰湾潭时,得知孙俊峰团防戒备甚严,乃改变计划,取道石门,迂回松滋境内。4 月 19 日,抵刘家场,在松滋原九岭岗起义人员的配合下,又一次攻打第四区团防,毙敌数人。红四军进驻刘家场后,还镇压土豪劣绅多人,筹款数千元,并打开土豪谷仓,赈济贫民。 在松滋境内,红军散发了大量传单,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20 日,红四军离开刘家场经西斋、街河市开往澧县。

1929 年 10 月,红四军将石门保安团罗效之部大部歼灭后,又一次进入松滋游击。这次,红军在杨林市一带处决了团防局头目邓山寿和豪绅邓坤举、邓正芳、裴步云,还在各地镇压了一批土豪劣绅,吸引了一大批贫苦农民如贺炳炎、邓河才加入到红军队伍。之后,红四军乃复经石门西上, 一举攻克长阳县城,协助该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红四军游击松滋为县内党组织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鄂西特委的正确领导和具体帮助下,松滋的党组织逐步恢复起来。九岭岗起义失败后, 全县尚有党员约 200 人,各地党组织由于敌人“清乡”相继遭到破坏,这些党员均与上级失掉了联系。1928 年 6 月底至 7 月初,鄂西特委听取了张波臣、张维高的汇报,随即派人到松滋巡视。在特委巡视员的帮助下, 在县部分党的骨干分子努力下,松滋党组织恢复很快取得成效。9 月初, 在豆花湖重新组建中共松滋特别支部。不久,特委为加强松滋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对松滋特支成员进行了调整,调津诚为特支负责人。随后,余家渡、许家场、老沙道观支部也先后建立起来。至此,特支已下辖豆花湖、肖家咀、余家渡、许家场、老沙道观五个支部。刚刚恢复的松滋党组织虽然规模尚小,仍全力投入反“清乡”斗争,积极进行秋收暴动的准备。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县动员了 3000 农民准备参加秋收暴动。党在致力组织农民的同时,还开展了对团防士兵的策反活动。1929 年 1 月,鄂西特委根据松滋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将特支改建为县委,机关仍设在豆花湖。 这时,全县共有党员 50 人。松滋县委重新建立后,为便于工作指导,又组建了沙米区委,区委下辖原特支所辖 5 个支部。

3 月 6 日,鄂西特委在江陵沙岗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传达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会议总结了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要求各县正确运用六大决议,发动游击战争,并将鄂西划分为三个区。鉴于松枝宜、荆当远等县一时不能发动,所以要求这些县加紧群众经济斗争,以便互相呼应。根据特委扩大会议决议,松滋县委在沙道观恢复了农民协会,建立了工会组 织,发动了大规模的饥民斗争。

为便于集中统一指挥以发展游击战争,鄂西特委又于 5 月上旬决定松滋、枝江、宜都三县合组县委。新组建的中共松枝宜县委机关设宜都安福寺,县委书记先后由徐国炎、李盛文等人担任。松枝宜县委成立时,下辖 4 个区委、13 个支部,共有党员 240 人。其中松滋境内 1 个区委(沙米区委)、5 个支部(豆花湖、老沙道观、肖家咀、许家场、余家渡)。不久, 裴家场支部恢复活动,夹马槽、朱家埠支部建立,便增加到 8 个支部。6 月,鄂西特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周逸群、万涛便以中央巡视员身份指导鄂西工作。省委决定建立宜昌、江陵两个中心县指导非中心县的工作,松枝宜属宜昌中心县委指导。

12 月,中共鄂西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石首袁家铺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以周逸群为书记的新的特委会,并决定建立宜昌、荆门、南县、监利 4 个中心县委,帮助特委联系和指导各县的工作。松枝宜由监利中心县委联系。同时还将鄂西全区划分为 5 个巡视区和 1 个特别区域,松枝宜为第四巡视区域,由特委直接巡视。大会讨论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等问题,通过了《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决议案》等 12 个文件。大会明确指出,目前党的总路线仍然是发动日常斗争,争取广大群众。其具体任务主要是强健党的组织,建立赤色区域的工农政府, 实行土地革命政纲,发展群众武装,扩大红军组织等。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特委在大会结束不久,决定撤销松枝宜县委,三县分组县委。 1930 年 2 月,特委派张波臣回到松滋,在豆花湖主持建立中共松滋县委, 县委书记余道洪,组织部长郑文端,宣传部长向××,委员赵玉阶、王道润。松滋县委下辖沙米区委及原 8 个支部。不久,全美垸支部成立,金鸡山支部重建,全县发展到 10 个支部,近 100 名党员。 松滋县委重组后,便开始认真贯彻鄂西党的“二大”决议,一面狠抓党的组织建设,一面积极筹建地方武装,以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由于金鸡山地理形势和经济条件均较理想,同时又是全县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党的组织健全,群众基础较好,于是县委便决定以这一地区为中心,进行筹建武装、开辟根据地的工作。正在这时,红四军为执行特委关于东下公安与红六军会师组建红二军团计划进入松滋。

1930 年初,鄂西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红四军从湘鄂边东下洪湖, 与周逸群等创建和领导的红六军会合,以执行中央和省委制定的进攻中心城市、夺取湖北省首先胜利的计划。2 月,正当红四军前委准备东下的时 候,鄂西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万涛赶到湘鄂边,向前委进一步传达了中央和特委关于四军迅速东进公安松滋一带与六军会师并组成红二军团的指示。红四军前委当即决定东下。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准备工作,前委率主力 4000 余人离开鹤峰,拟经长阳、五峰取道松滋,向洪湖挺进。3 月 4 日, 红军经长阳资丘接近五峰渔洋关,遭到川军第二十六师郭汝瑰部三个团和长阳、五峰团防堵截,不得已折返西进,顺势占领五峰县城,因敌继续尾随,步步进逼,乃于 3 月 6 日撤回鹤峰苏区,筹划改道东下。

返回鹤峰以后,红四军前委又接到特委来信,告知蒋介石、冯玉祥、 阎锡山各派军阀混战即将爆发,指示红四军积极向下发展,发动广大群众参加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军阀战争。前委遂决定再次东下, 计划由五峰经松滋到公安与红六军会师。4 月 18 日,红四军师出鹤峰后, 迅速进至五峰县境,消灭五峰团防孙俊峰部,建立五峰县苏维埃政权,打通了前进道路。之后,便一边开展群众工作,一边向东游击。5 月 8 日, 抵达松滋刘家场。5 月 11 日,继续东进,一部占领斯家场,一部占领西斋、街河市。13 日,占领磨盘洲、新江口、沙道观、米积台。在米积台, 红军击败了拥有三百余人枪的第九区团防。由于在米积台仍未打听到红六军消息,遂于次日移师西向,之后在裴家场收编了一支拥枪二十、有人百余的讨逆军,又在磨盘洲附近收编了从川军哗变出来的笱在扬部。

红四军占领松滋大部分城镇和乡村后,进行了大量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政治工作,因而,吸引了不少青壮年参加红军。仅街河市一处,这次参军的就有李文清等 20 余人。为了发动群众,筹集军饷,红军还在全县各地镇压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数十人,向土豪和巨商筹款数十万元,同时将没收土豪和巨商的财物散发贫苦农民。正当红四军在松滋各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时候,驻宜都的独立第十四旅彭启彪部两个营和枝江县保安团戴洪炳部开向松滋。驻磨盘洲的红军一部与敌接触,发生战斗。这时, 红四军各部奉命向纸厂河集中,准备东进公安,不料敌十四旅一个团和松滋、枝江、宜都、石门、澧县等五县团防千余人已迂回红军以东,阻断红军去路,并向红军围攻而来。为避敌锋芒,红四军转而向南,进入澧县境内,在张家场击溃敌之一股,缴枪百余。当红军追敌至松滋、石门、澧县 交界地区时,敌十四旅及松滋团防两千余人、澧县团防刘铭武部及常练队千余人、石门团防罗效之部千余人又从三面包围过来,前委当即决定集中主力打击罗效之部,杀一儆百,粉碎敌人围攻。在土地垭地区,红四军经七小时激战,将罗效之部击溃,俘敌 80 人,毙敌甚众。石门团防虽被击溃,敌十四旅及松滋、澧县团防仍节节进逼,红四军及时转往五峰清水湾, 随返枝柘坪休整。

这次转战松滋期间,红四军前委已委托松滋县委与特委及六军联系。 到枝柘坪后,前委边整理部队边等候特委和六军回信。一周以后,仍不见回音,便决定再下松滋,直驱西斋,随后迅速攻下申津渡,进占公安县城, 探访六军消息。当红四军按预定计划正欲攻打申津渡、进占公安县城南平时,敌人竟决堤防守,致使红军无法实施攻击。这时敌十四旅又尾追而来, 红军只得向澧县张家场开进。次日晨,在离张家场十余里时与刘铭武部遭遇,红军奋力冲击,缴枪五十余支,俘敌数十名,进到大堰垱,始悉敌人已分路围攻张家场。大堰垱离澧州仅三十里,这时本可进攻澧州,但前委违背中央路线,又加上士兵疲劳,所以又折回公安闸口,再次计划进取申津渡。6 月 18 日,攻下申津渡,本来准备乘势进占南平,却因这次仍未得到六军音讯,又加上公安境内河道太多,敌情不明,前委便决定退返西斋,整顿部队,等候消息。

红四军在西斋整顿部队的时候,将独立团分编到第四、第七师所属各团,并收编了松滋土著武装陈海山部,任命陈海山为第二游击司令,将所部编归五团一营。在西斋,红四军还收缴了第五区团防的枪支,同时,征集了一批散存民间的枪支,给部队一定补充。

7 月 3 日,前委在西斋得悉六军已于 7 月 1 日攻克公安县城,即决定向公安进发。4 日凌晨,贺龙率红四军主力离开西斋,经街河市、纸厂河、 申津渡、狮子口于下午到达南平,与红六军胜利会师。同时,由西斋地区运载十几名伤员及军需部物资的船只也从洈河东下,抵达公安漩水潭。在红四军决定东下公安的时候,米积台、豆花湖等地党组织已按松滋县委指示,筹集很多船只,迎接红军渡河,同时沿途张贴标语,欢送红军离境。 7 月 5 日,红四军一部在松滋党组织交通员引导下经沙道观至米积台,攻打了第九区团防,缴枪 10 余支,随后于陈家渡过河东进。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以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两军组成红二军团,由贺龙任军团总指 挥,周逸群任军团总政委。随后,红二军团即北渡长江,投入到巩固和扩大洪湖苏区的斗争。

红四军转战松滋,为松滋革命高潮的再次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在金鸡山筹建武装、开辟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作也在紧张实施中。首先是金鸡山支部开始了艰苦细致的秘密发动组织工作。这项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恢复农民协会。1928 年春,金鸡山曾秘密建立农民协会,后因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农民被迫停止活动。党支部这次便从恢复农会组织入手,通过串连发动,层层扩大范围,经过两三个月的细致工作,金鸡山地区的农民群众,除未成年者外,差不多都参加 了农民协会。第二步,组织武装队伍。在农会基本恢复起来以后,党支部便着手武装队伍的组织工作。他们一方面在农协会员中广泛宣传要翻身就要当红军的道理,号召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一方面物色重点对象进行个别发动。人们曾亲眼看到红军几次来此杀土劣惩团防,打富济贫,所以报名十分踊跃,不几天,就有一百多人参加了武装队伍。第三步,筹集武器。 这项工作主要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发动群众自造大刀、梭镖、鸟枪等土制武器;一方面积极策反,从敌人手中夺来枪支弹药。第五区(西斋)团 防局的分队长文寿山被策反后,便根据党支部的指示,把团防局的 4 支短枪、32 支长枪偷运到金鸡山。

在金鸡山地区的发动组织工作积极进行的同时,白溪桥黑土垱等地的筹备工作也在县委领导下先后展开。到 6 月上旬,金鸡山地区的武装队伍已初具规模,其他地方的工作也有相当进展。这时,红四军为与红六军会师,已经湘鄂边东下,活动于松滋县境,并与松滋县委取得了联系。县委认为公开拉出这支武装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以金鸡山的武装力量为主体,正式成立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由张雅清任大队长,邓步卿任副大队长,司令部设金鸡山。自卫大队下辖三个大队。鄂西特委十分重视松滋的武装斗争,接到县委的报告,即派出一支 24 人枪组成的学生手枪队由张荣书(松滋金鸡山人)率领来到金鸡山,支援工农自卫大队的斗争。6 月 14 日,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成立树旗大会在金鸡山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全县各地党组织的代表,金鸡山地区的农协会员,县工农自卫大队第一大队的全体队员和特委派来的学生手枪队,总共近千人。红四军也派来了一支由周海涛(九岭岗人,九岭岗起义失败后参加红军)率领的 30 多人的红军游击队参加成立大会。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的成立,拉开了继九岭岗起义之后又一次武装斗争的序幕。

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成立以后,即根据鄂西党的二大决议精神,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组织第一大队连续攻打陶家铺、水府庙、孟溪、官桥的三保联合局和团防局,取得四战四捷的优秀战绩。自卫大队连战皆捷,声威大振。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第一大队逐步发展到一百余人,近五十支枪。大小团防望而生畏,周围土豪劣绅不能肆意横行。第八区(杨林市) 团防拥有 34 支长枪,也不敢与自卫大队作对。就连国民党县政府也对县南的革命武装斗争保持沉默,不敢妄动。由此金鸡山地区逐步形成武装割据的崭新局面。刚刚组建不久的工农自卫大队之所以能连战获胜,很快在金鸡山地区造成武装割据的局面,与红四军转战松滋的有利形势紧密关联,红军大军压境,敌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7 月 4 日,红四军离县东下。接着,学生手枪队奉命开回洪湖。这时, 张荣书曾建议将自卫大队拉到苏区,编入红军。大队领导人却因队员们不愿离开乡土,没有接受这一建议。红军东下以后,形势急剧恶化。7 月中旬,敌独立十四旅开始在鄂西各地大举“清乡”,该旅第三团第三营开进松滋,顿时白色恐怖弥漫城乡。此前,自卫大队第二、三大队也因组织不严、纪律松弛而解散。第一大队虽处孤立无援境地,却仍在县委和司令部领导下,依靠金鸡山支部的中坚分子和广大群众在白色恐怖中坚持着艰苦的斗争。在这以后,由于敌人“清乡”日紧,司令部令所有队员分散隐蔽, 以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为了消灭工农自卫大队,八区团总伍凤林勾结六区(街河市)团总徐德福、七区(麻城垱)团总周宣山在金鸡地区实行“十家连坐”,厉行“清乡”,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和自卫队员。7 月下旬,大队长张雅清、第一大队教练长张华金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壮烈牺牲。随后, 第一大队执行队长张华香、司令部交通员肖正槐、第一大队女交通员肖孟氏也被捕牺牲。此后被敌人杀害的还有第一大队名誉队长文寿山、查枪队长黄德贵以及共产党员、自卫队员孙凤期、肖德权、肖来华、张荣举、伍发春、王统清等 10 余人。

工农自卫大队的武装斗争是继九岭岗起义以后的又一次较大的革命武装行动,虽然只坚持了 30 多天,却锻炼了一支坚强的地方革命武装, 形成了以金鸡山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局面。它的失败,客观上因红军东下, 失去后盾,强敌压境,寡不敌众;主观上的盲动主义倾向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形势有利时,过分公开活动,一味长途奔袭, 而疏于做好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政权的工作;形势不利时,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转移部队,保存实力,反而迁就狭隘的乡土观念,死守一地以致损失惨重。

三、洪湖苏区初期反“围剿”斗争与松滋赤色警卫大队的建立

1930  年 6 月,李立三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自此,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不久,鄂西特委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贯彻党中央的“左”倾战略意图。6 月份被派往洪湖苏区学习的李业秀作为松滋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9 月中旬,邓中夏受党中央派遣,自上海到达监利周老咀,传达了中央关于红二军团渡江南下配合一、三军团进攻长沙的指示,同时决定将鄂西特委和鄂西五县联县政府相应扩大为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松滋相应改属湘鄂西特委领导。

10 月 18 日,红二、六军分别从石首、监利开始渡江南征。就在红二军团南征后不久,蒋介石结束了与阎锡山、冯玉祥的军阀混战,开始对中央苏区和洪湖苏区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11 月,国民党正规军加上各地团防武装共计三万以上兵力,向洪湖苏区大举进攻。由于红二军团南征, 造成洪湖苏区兵力空虚,致使一月之内,南县、华容、公安、潜江、监利等县城以及郝穴、朱河、峰口等重要市镇均被敌军占领。洪湖苏区形势变得极为严峻。

为粉碎敌人“围剿”,保卫苏区,10 月中旬,湘鄂西特委在监利召开了反“围剿”斗争动员大会——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周汇卿、谢志来等人作为松滋代表出席这次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以周逸群为主席的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机构。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洪湖、湘鄂边、巴兴归苏区与松枝宜、荆当远、京钟等大片游击区已构成统一的战略整体,湘鄂西的革命斗争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会结束以后,湘鄂西特委决定迅速组织起一支地方武装——湘鄂西赤色警卫大队,特委所辖各县分别成立一个大队。联县政府设赤卫大队总部,为便于指挥,又成立江左、江右两个指挥部。

在湘鄂西特委和联县政府的部署下,中共松滋县委于 10 月下旬在县委机关驻地豆花湖一带正式组建松滋县赤色警卫大队,又称湘鄂西赤色警卫总队江右军第七大队,由周海涛担任大队长,受湘鄂西赤色警卫总队江右军指挥部指挥。

1930 年 11 月初,敌人分数路进逼洪湖,开始了第一次军事“围剿”。 各地地主团防武装亦紧密配合,厉行“清乡”。根据特委和总队部署,七大队在县委直接领导以及地方党组织和广大群众配合下,打击各地团防, 骚扰敌人后方,为牵制敌人对苏区的“围剿”,打通洪湖和湘鄂边两块根据地的联系进行了一系列战斗。七大队第一次较大的战斗是智取沙道观团防。这次战斗在豆花湖党支部及其外围组织——“十姨妈”的配合下,未费一枪一弹,获得了缴枪 22 支的战果。

湘鄂西特委在领导苏区反“围剿”的同时,并未放松实现将洪湖与湘鄂边联成一片的战略意图。因此十分重视上游各县,特别是松枝宜的工作。 为加强对上游各县的领导,特委决定改宜昌中心县委为宜昌分特委。鉴于松枝宜地区的重要地位,宜昌分特委又将松滋、枝江、宜昌三县再次合组为松枝宜县委,由王雨三任书记,统一领导这一地区的工作。合组县委后, 松滋境内设松沙区委,辖豆花湖、沙道观、裴家场、许家场、余家渡,夹马槽、朱家埠、米积台、肖家咀、全美垸等 10 个支部。自此,七大队便改由松枝宜县委领导。

11 月下旬,在松枝宜县委领导下,七大队百余人枪攻打新江口,奇袭敌县保安第一中队,取得了战斗胜利。新江口战斗结束后,七大队即被江右军总队调赴华容,协同江右各大队打击进犯之敌,于 12 月 2 日攻克华容县,5 月与江右军各大队一起编入红九师,为粉碎敌人“围剿” 继 续战斗。

四、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与夹马槽饥民斗争

1930 年 10 月 18 日,红二、六军分别从石首、监利开始渡江南征。 部队先后攻克华容、南县、公安、津市、石门、临澧等县,歼敌六千余人, 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江南苏区。但由于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所克之地随得随失。在进攻津(市)澧(县)后,12 月 9 日,部队撤退到松滋杨林市、街河市一线休整。十六师驻杨林市,十七师驻街河市,军团总指挥部设杨林市“瑞昌珍”盐号。为了打通与洪湖苏区的联系,二军于 10 日奉命东下,攻克公安县城。随后,在松滋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将伤员和物资护送返回洪湖。红二军团驻松滋期间,一面派出部队深入松滋各地,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一面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深受鼓舞,从而吸引不少青年报名参加红军队伍。

在此期间,敌军已陆续在洪湖苏区周围集结,向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监利、潜江、华容相继失守。以代理特委书记周逸群为首的湘鄂西特委几次给红二军团去信,希望二军团尽早返回苏区。贺龙、段德昌等积极支持特委的意见,认为红二军团必须返回洪湖苏区,在苏区人民的支持下,依托洪湖的河湾港汊等有利地形,粉碎敌人的“围剿”,巩固和发展苏区。特委书记、军团总政委邓中夏却认为洪湖河流湖泊太多,大部队活动不开,主张另创根据地,因而没有接受特委主张。12 月 12 日,邓中夏在杨林市军团总指挥部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两种意见争论激烈。邓中夏坚持不回洪湖,并准备从公安调回二军,以松滋刘家场为中心选择阵地与敌决战。会议将六军军长段德昌调离主力部队,改任湘鄂西联县政府赤卫队总队长,以汤慕禹接任六军军长。14 日,再次召开前委会议,会上,邓中夏改变他 12 日集中兵力、选择阵地与敌决战的决定,但还是想令六军向松滋等地进攻,创建新苏区,这一想法也遭到了贺龙等人的反对。为预防敌人乘虚袭击,会议决定移十六师于官桥一线布防,调十七师为后援。

就在这时,湘敌以十八个团又三个旅的兵力开始向红二军团逼进。17 日晨,敌人从西斋、宝塔寺以及官桥、石子滩一线向红军猛烈进攻。同时, 石门团防罗效之部占领西斋,向红军侧后迂回。当时红二军大部尚在公安, 六军及二军一部虽奋起应战,终因防线过宽,兵力分散,未能击退进攻之敌。18 日,西线之敌突入街河市以北地区,将十七师拦腰截断,并以李冰、陈渠珍两部共六个旅将其分割包围,南线之敌也进至距离杨林市仅八里的蜈蚣岭,直接威胁红军指挥机关。正在这时,驻杨林市以西受红军收编不久的笱在扬部突然反水,从后面向红军发起攻击,红军腹背受敌,伤亡很大。下午 3 时左右,贺龙指挥部队击退笱部叛军向杨林市方向撤退, 随后强渡洈河到达北岸。当晚,贺龙命各部向刘家场转移。杨林市战斗打响以后,贺龙传令尚在公安的二军主力迅速西上。二军得令,立即驰援, 20 日在谷升寺击退阻敌,闻军团总部正向刘家场转移,遂经申津渡向刘家场靠拢。24 日,两军于刘家场集合整顿后,经子良坪、泥沙、赤溪河、南北墩、白鹤峰转移。

红二军团杨林市一战,伤亡甚巨,仅六军即损失四分之一。这时,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形势日趋严峻。湘鄂西特委指示松滋、枝江、宜都、公安、江陵等县一面开展年关斗争,扰乱敌人后方,配合苏区反“围剿”,一面开展扩红运动,为红二军团补充兵员。

这时,宜昌分特委根据湘鄂西特委指示,决定撤销松枝宜县委,分组松滋县委和枝宜县委。随后派谭映红到松滋贯彻特委指示,执行分特委决定,部署年关斗争。1931 年 1 月,谭映红到达松滋,在夹马槽主持召开松枝宜县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县委成员外,还有部分区委、支部负责人及党员代表。会议决定把扩红作为年关斗争的主要内容,年关期间以松滋为中心区域组织饥民斗争,以饥民结伴吃大户的方式组织队伍开赴湘鄂边,为红二军团补充兵员。饥民斗争开始后,分特委将从江北调游击队予以武装支援。会议宣布了特委关于撤销松枝宜县委、分组松滋县委和枝宜县委的决定,松滋县委由陈雅仁任书记,郑文端、张晓伍、杨升甫为委员,县委机关驻夹马槽,松滋县委下辖组织仍为原 1 个区委即沙米区委(松沙区委改称)、10 个党支部。松枝宜县委扩大会议结束后,与会者即分散 各地进行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谭映红仍留松滋坐镇指挥。

松滋县委则选取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重点发动的区域,并将参加会议的干部分到这些区域,协助当地党组织开展工作。广大农民通过发动,革命热情显著高涨,抗税、抗租、抗捐的斗争很快在全县展开。

2 月 13 日(农历腊月二十六),谭映红在夹马槽主持召开松、枝、宜三县党代表会议,具体部署年关饥民斗争,会议确定松滋县委书记陈雅仁出面领导这次斗争。按照会议要求,各地组织的饥民队伍于 2 月 15 号(农历腊月二十八)赶到松滋朝阳观集中。陈雅仁等根据分特委的决定,将来人编为饥民团,由陈雅仁任团长,杨升甫任副团长。饥民团下编若干排, 每排由几个小组组成。饥民组编之后,即按计划行动。不料,天气骤变,大雪纷飞。至 20 日(农历正月初四),由于风雪锁江,江北的游击武装不能按计划渡江配合,饥民团亦因大雪封山行进困难,时过四日仍滞留松滋境内,处境十分险恶。为防不测,党组织决定立即派交通员到鹤峰与红二军团联系,而此时土豪傅宝山的儿子已赶到县城向国民党县政府密报了饥民团吃大户的情况,请求派武装镇压。县政府得报,立即令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长王冰僧前往解散饥民队伍。

21 日(农历正月初五)中午,王冰僧率百余人枪将饥民团驻地徐德树家包围。饥民团几经突围不成,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陈雅仁、杨升甫决定亲自与敌人谈判,让饥民安全转移。饥民脱险后,陈雅仁、杨升甫来到谈判地点。不料,谈判中王冰僧认出了杨升甫,当即下令杀害。陈雅仁被押解县城,三天后壮烈牺牲。随后,王冰僧又率队来到陈家店,在这一带大肆搜捕,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先后遭到杀害。

22 日,县保安大队第一中队长熊子功奉令率队赶到夹马槽、朱家埠一带,配合王冰僧厉行“清乡”。当晚,敌人在县委机关驻地杨远用家门前搜出县委埋藏的部分武器和文件资料,杨远用之妻杨王氏当即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李西芝、张厚德、李光绰、郑大成、黄向氏、张光玉、张直庆等 10 余人,被捕人员多被杀害。

饥民斗争被镇压下去后,国民党县政府立即召开九区团防会议,部署在全县大举“清乡”,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仅豆花湖地区被害者就有近百人。与此同时,各地党组织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松滋党组织遭受的第三次严重挫折。

五、洪湖苏区反“围剿”中后期的松滋游击战争

1930 年 12 月,当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失利后,从松滋转移鹤峰之时, 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已进入最困难、最艰苦的阶段。湘鄂西特委多次来信要求红二军团立即返回洪湖根据地,以粉碎敌人“围剿”。由于前段军事冒险和杨林市失利,红二军团不少干部也对特委主要负责人在南征中的冒险行为有所认识,强烈要求返回洪湖。在讨论军事行动路线的前委扩大会议上,邓中夏仍坚持不回洪湖,主张另辟根据地,前委在意见仍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决定部队在长阳枝柘坪休整一个月。这时为了打通与洪湖苏区的联系,给苏区军民反“围剿”以尽可能的支援,贺龙令红六军第十 七师东下松滋、公安游击。

3 月 4 日,十七师在红六军政治部主任柳克明、师长许光达、师政委李剑如率领下,由五峰抵达松滋曲尺河。5 日,在刘家场打败从川军第七旅哗变出来的殷超部,缴获不少武器、粮食及布匹。战斗结束后,十七师继续东进,于 8 日抵公安高厂河。9 月夜,到达藕池口。藕池口与洪湖苏区仅一河之隔,敌四十八师徐源泉部在此驻守。10 日凌晨,十七师发起攻击,因敌固守,未能攻克。于是十七师撤出藕池口从原路返回,11 日抵达全美垸。在这里,师首长接见了松滋县委委员杨伯岑,听取了他关于夹马槽饥民斗争的情况汇报。11 日晚,部队进至拉家渡宿营。次日凌晨, 在白溪桥成功消灭川军第七旅一个特务营,缴枪数百。随后,十七师经石咀、斯家场、刘家场离开松滋,回到湘鄂边。十七师这次行动虽未打通与洪湖的联系,却牵制了敌人,分散了敌人“围剿”洪湖根据地的兵力,支援了苏区军民反“围剿”斗争。

红十七师东下松滋游击之时,另一支由红二军团改编的武装也投入到反“围剿”斗争中。这支武装是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失利后向鹤峰转移中 “收编”的一支以欧阳晋为首的农民武装。1931 年 1 月,总指挥部在鹤峰将这支队伍改编为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命欧阳晋为司令,从主力红军中调钟简峰任政委,调曾子金任参谋长,调杨八斤、冯子军等组成政治部。全大队四百余人,编为三个中队,一个特务队,总指挥部给游击队制发了队旗,加配了给养。2 月下旬,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指示游击队回松滋、枝江、宜都地区与松枝宜党组织取得联系,就地坚持游击活动, 以配合苏区的反“围剿”斗争。3 月初,游击队离开湘鄂边,途经宜都、 五峰,回到松滋。4 日凌晨,进到刘家场,与殷超部数百人遭遇,游击队迎战失利,损失枪支不少。此次受挫,使游击队深感势单力薄,难以取胜, 于是决定回湘鄂边,寻找主力。当日赶到曲尺河,与东下游击的红十七师相遇。次日,游击队配合十七师重返刘家场,再打殷超,大获全胜。刘家场战斗后,十七师继续东进,游击队则转往三望坡、山金桥、罗家墩、梅坪、鹰嘴尖一带追打殷超部散兵,接着开往湖南子良坪、三板桥,攻打石门团防,后即回师松滋,驻三望坡,在暖水街、刘家场一带游击。

5 月,中共松枝、宜都两县县委在枝江周家墩(现属宜都)召开联席会议。游击队应两县县委要求,从三望坡到周家墩一带进行游击,以保证会议顺利进行。在这里,游击队先后攻打两处团防、一处编练队,缴枪数支,毙敌团总 1 名、联保主任 2 名及土豪劣绅多名,解救被捕群众 30 余人。游击队负责人欧阳晋也列席了这次会议。游击队从周家墩返回松滋三望坡、火石岭以后,湘鄂边的形势愈益恶化。红二军团于 3 月在枝柘坪改编为红三军后,即挥师北渡,这时已至鄂西北,湘鄂边仅留一个独立团坚持斗争。为配合对洪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敌人更加紧了对湘鄂边地区革命武装的镇压。对这支年轻的红军游击队,敌人采取了“剿抚并重” 手段。6 月,游击队被敌人包围在鹰嘴尖到瓦屋场仅十余里的狭长地带。 7 月,政委钟简峰带人突出重围,寻找主力。这时驻刘家场的县保安第四中队长魏竹山开始了对欧阳晋的利诱拉拢,参谋长曾子金见欧阳晋思想动摇,曾进行多方劝阻,见其无可挽回,方分批撤离。此时游击队仅剩百余人,欧阳晋便将部队缩编为三个分队。8 月下旬,欧阳晋投敌,游击队也被收编。实际上敌人拉拢欧阳晋是为了除掉这支革命武装。12 月,魏竹山以换防为名,将一分队调往县城,将三分队调往暖水街。刘家场仅剩二分队二十余人。24 日,魏竹山解决了刘家场的二分队,将欧阳晋暗杀, 同时一分队在县城被全部缴械。三分队队长余月初闻讯倒戈,后被奸细暗害,队伍亦自动解散。

红十七师和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游击松滋期间,松滋地方党组织也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并组织地方武装积极投身苏区反围剿游击战。夹马槽饥民斗争失败以后,松滋部分党组织遭到破坏,县委也基本陷于解体状态。1931 年 2 月,宜昌分特委改建为宜昌区特委,同时,特委在宜都陈家垸子召开宜昌区党代表会议,研究发展游击战争、支援苏区反 “围剿”等问题。会上,宣布了松滋、枝江、宜都三县以长江为界重新分组县委的决定,江北组建枝宜县委,辖宜都全县及枝江县的江北部分;江南组建松枝县委,辖松滋全县及枝江县的江南部分。松枝县委书记谭映红, 组织部长胡伯温,宣传部长张道隆,委员李业秀、孟伯平、郑文端、陈依 海、杜耀卿、谢志来、孔凡质。以后,松枝县委成员又有过几次调整:1931 年 7 月,李业秀调江北枝宜县委工作;年底,谭映红离职,书记由胡伯温 代理;1932 年 3 月,胡平参加松枝县委;4 月,根据上级关于知识分子不 能当领导的指示,改由农民出身的陈依海任县委书记。松枝县委机关先后驻夹马槽、白溪桥、金鸡山等地。1931 年 7 月,宜昌特委改为宜昌道委。 1932 年 3 月,又改为宜昌特委。松枝县委组建后,通过狠抓党组织发展工作,很快在全县建立起沙米区、金白区、明月区 3 个区委和豆花湖等20 个支部。与此同时,团的组织也得到不断恢复,并由县委委员孔凡质负责共青团工作。

松枝县委成立以后,根据特委决定,鄂西游击二大队一部共 10 人枪调往松滋活动,由松枝县委领导。鄂西游击二大队由孟伯平,龙平分任正副大队长,此前一直在枝江、宜都一带游击。3 月初,敌人开始对洪湖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攻击重点由江北转移到江南,矛头直向驻石首的湘鄂西特委和联县政府机关。同时,由于红十七师东下游击,敌人又急调主力到松滋、公安“清剿”,并调新七旅在申津渡、界溪河一线布防,以防红二军团东下。这时,鄂西特委在周逸群主持下于石首调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集中江北、江南所有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敌人,保卫江南苏区。

根据特委指示,松滋县委领导二大队首先攻打了位于江陵、公安、松滋三县交界的弥陀寺团防。这一战虽无缴获,却极大地震慑了敌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那一带的敌人均自觉龟缩驻地,不敢轻举妄动。不久,二大队又与邱家槽坊地区的党员及农民 100 余人,夜袭长江南岸的涴市团防,缴枪 25 支。这次战斗之后,二大队即以拉家渡、金鸡山一带为根据地,先后偷袭了金鸡寺、纸厂河、新江口、磨盘洲团防,缴枪 40 余支,尤其是夜袭新江口团防的战斗,一次就缴枪 30 余支。二大队这一段时间的游击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江南松滋、江陵一带的团防武装,牵制了敌人对苏区的进攻,游击队自身力量也在战斗中得到壮大,由当初的 10 人枪发展到 50 余人枪。

5 月,松枝、枝宜县委在枝江周家垴(现属宜都)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发展游击战争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游击队自身建设和注意政策和策略的决议。根据联席会议精神,二大队认真进行了整顿,指战员的思想觉悟显著提高,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联席会议后,二大队接连攻打了驻街河市禹王宫的县保安第三中队和纸厂河、杨林市、麻城垱等地团防,每次均有缴获。就在这时,洪湖苏区军民终于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全面胜利,敌 人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守。

六七月间,由于长江、汉水上游连降大雨,长江汉水水势猛涨,堤防多处决口,国民党反动派又乘机决堤放水淹没洪湖苏区。与此同时,敌人又开始了对洪湖苏区的第三次 “围剿”。面对水灾、“清剿”的双重困难, 松枝县委一面领导二大队继续打击团防武装,镇压土豪劣绅;一面发动饥民斗争,以策应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8 月中旬,二大队横渡松西河,一举缴获胡家场团防局全部枪支。以后,二大队又参与发动、组织以 “吃大户”为主要形式的饥民斗争,使这场斗争迅速兴起,席卷全县。10 月,拉家渡白溪桥一带灾民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分两路“吃大户”,两路均由二大队派出指战员配合。这次“吃大户”斗争持续两个月之久,给地主 豪绅以沉重打击。

12 月中旬,接宜昌道委命令,孟伯平率领 20 余人枪赶到江北宜都与一大队联合作战,于 17 日解决安福寺、横店子两处民团。由于孟伯平在这次战斗中受伤,道委令董光柏任二大队政委同时代理队长职务。次年 1 月,孟伯平伤愈归队。

安福寺战斗后,宜昌道委对二大队的活动区域、战斗任务、部队训练作了一系列明确指示。根据道委指示,二大队在松枝县委和金白区委的支持下,在金鸡山建立后方医院等后勤机构,并以这一带为根据地,在规定区域内进行频繁的游击活动。年关斗争中,二大队攻打了新江口和胡家场(现属公安县)乡公所,缴获 20 余支长枪。至此,二大队已拥有 200 余 人枪。

1932 年 3 月 5 日,二大队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战斗——长途奔袭洋溪。随后,队伍转往郑家垴隐蔽驻扎。这时,敌人已发现游击队行踪,当夜,敌人调集七十九军一个连及枝江、宜都各一保安中队分三路向郑家垴进攻。敌松滋县署也命各保安中队驰援。由于过度疲劳,哨兵疏忽,当敌人对郑家垴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时,游击队竟毫无察觉。7 日拂晓 ,敌猝然发起进攻,副大队长龙平率部分队员掩护,大队长孟伯平率主力突围。 是役,二大队损枪数十,龙平等英勇牺牲。

洋溪战斗后,二大队转移到金鸡山一带隐蔽休整。这时,敌人的“清 乡”愈益加紧,很多地区的党组织因为配合游击队活动被暴露而遭到破坏。 鉴于各地党组织连遭损失,游击队已无相应根据地隐蔽,松枝县委请示道委以后,决定将所有长枪共七十余支经公安转送洪湖苏区,县内只留十条短枪,由孟伯平率领继续坚持游击活动。就在二大队长枪送往洪湖的时候, 苏区军民打破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孟伯平率 10 人枪隐蔽在拉家渡一带,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队伍有所发展,又重新组编为三个分队。在此期间, 二大队曾先后攻打纸厂河、磨盘洲、麻城垱、杨林市等地团防,几次战斗虽有缴获,却牵连地方党组织连遭破坏,游击队活动愈加困难。这时敌人又发起对洪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松滋县保安大队及各区团防相继对 二大队进行了三次“清剿”。

6 月 8 日,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进攻二大队驻地拉家渡,发起第一次“清剿”。在这次清剿中,二大队 3 个分队从沙沟子、庙河、五朝门出发,分三路向敌人反击,敌三面挨打,又不知游击队实力,只得向麻城垱退去。6 月下旬,宜昌特委指示松枝县委“以沙米区为中心向涴市、宜都城推进,并尽量向渔洋关发展与湘鄂边苏区联系。动员第二大队配合群众积极行动,扰乱与袭击江陵埠河与涴市等处敌人,来牵制进攻苏区的川匪”。松枝县委接到指示后,立即令二大队移驻邱家槽坊,攻打江陵弥陀寺团防。战斗中,因敌人突然增调川军一个连,游击队进攻受阻,伤亡较大,但经奋力拼搏,终将守敌击溃。接着,二大队又再次攻打涴市团防, 获得胜利。但因这一带地处平原,不易隐蔽,又离沙市较近,敌人极易增援,二大队两战两捷后,又经豆花湖撤回拉家渡一带。

7 月初,敌人纠集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第三中队以及团防武装300 余人枪围攻拉家渡,向二大队发起第二次“清剿”。面临十倍于我之敌的围攻,孟伯平将队伍化整为零, 在群众的配合下,四处反击,敌终不敢深入,再次退走。25 日夜,松枝县委与二大队在拉家渡召开会议, 部署反“清剿”斗争。敌人根据叛徒胡霞生提供的情报,调集松滋保安大队第一、二、三中队和第七、八、九区团防及各地“铲共义勇队”总共近 900 人,将会场团团包围。孟伯平率游击队员奋力抵抗,掩护县委突围, 但终因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孟伯平及大部分队员英勇牺牲,随队县委及少数队员被冲散。紧接着,敌人又在拉家渡、金鸡山一带大举“清乡“, 数十名共产党员、游击队员、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县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不久,县委书记陈依海牺牲,组织部长胡伯温投敌,其它成员失散, 松枝县委亦无形解体。

尽管形势如此恶化,一些幸存的党组织仍在领导群众坚持斗争。不久,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全部丧失,红三军被迫远征。至此,松枝地区的党组织均与上级失掉联系而停止活动。

六、洪湖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红军在松滋的活动

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于 1932年 12 月远征,于月底到达湘鄂边,开始了恢复湘鄂边根据地的斗争。但是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继续坚持“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红三军的斗争接连失利,进展困难。1933 年 6 月初,敌湘鄂边“剿匪”总司令徐源泉纠集十四个团以上的兵力,开始部署对红三军的围攻。由于后勤供应困难和作战方针上的单纯防御,红军节节失利,于 7 月下旬退向恩施鹤峰边界,根据地日益缩小。24 日,中央分局在宣恩烧粑岩召开紧急会议, 作出了《关于巩固发展湘鄂边苏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任务的决议》。会后,红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军部及第九师(师长汤福林),前往宣恩、咸丰、利川境内开辟新区;一路由夏曦率第七师(师长卢冬生)在鹤峰苏区坚持斗争。

8 月,鹤峰县城被围攻苏区的敌独立第三十八旅占领。夏曦、卢冬生遂率红七师 1000 余人转往石门、五峰、松滋游击。8 月 19 日,红七师奔袭五峰敌独立三十八旅留守处,占领五峰县城。21 日,占领渔洋关。24 日,进抵松滋刘家场。部队进入松滋后成功地攻打了松滋县治磨盘洲。

松滋县治原在县北老城,此时刚迁磨盘洲。25 日凌晨,七师从刘家场出发,分北中南三路向磨盘洲进发,中路担任主攻,师部随中路指挥。 松滋籍红军指挥员贺炳炎、李文清等率部为中路先锋。拂晓,三路均到达预定地点,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入城内。红军占领县城后, 捣毁县府,释放被关押的贫苦农民,通知大小商家开门营业。是役,毙敌县长江文波及其以下 10 余人,缴获 140 余支长短枪及大量物资。午后, 部队撤离,转往白溪桥、牛食坡、石咀一线驻扎。26 日凌晨,红七师经牛长岭、街河市兼程西上,欲返回湘鄂边,行至西斋,遇敌三十四师一零二旅姜宏模部一个团阻击。夏曦命部队强攻,由于敌人装备精良,以逸待劳,又占据有利地形,红军久攻不克。数小时后,一零二旅另一个团又从斯家场来援,七师伤亡消耗太大,只好撤出战斗,向澧县大堰垱方向转移。

红七师这次来松滋,一举捣毁敌县府,毙敌县长,沉重打击了松滋的反动势力,对身陷白色恐怖、失掉党的领导的松滋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这次战斗因为缴获较多,对改善七师本身的装备、解决部队后勤方面的困难也有重要作用。然而从战略上来看,这次游击却是一次错误行动的组成部分。由于夏曦坚持“左”倾错误,红七师在单独行动期间没有执行烧粑岩会议决议,一开始就抛弃“巩固苏区”的任务,其军事斗争又着重在外线奔袭,没有与巩固发展根据地结合起来,加上七、九两师分兵活动,力量分散,而使巩固发展根据地计划未能实现,恢复湘鄂边苏区的斗争归于失败。七师在西斋的失利,也是夏曦左倾冒险的结果。

1934 年 10 月,红二军团(红三军于是时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在黔东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胜利会师。此后,二、 六军团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奋斗,创建了以永顺、大庸、龙山、桑植为中心,包括湘鄂川黔十几个县部分地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 年 8 日,红二、六军团在粉碎湘鄂两省敌军对根据地的六路“围 剿”以后,为了进一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征集物资,补充兵员,巩固与发展根据地,再次集中主力大举东进,连克石门、临澧、津市、澧县等地,从而控制了洞庭湖以西的广大地区。攻克澧县以后,王震率红六军团进军松滋,占领刘家场、西斋、杨林市、街河市、 磨盘洲等地及广大农村,军团总部驻西斋。自此,松滋成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红六军团驻松滋期间,打土豪、惩团防,广泛地宣传、发动群众,重新点燃了松滋人民心中的革命烈火。在各地群众的积极支持下, 红军筹集了大量物资,一大批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为红军补充兵员。仅街河市一处,这次参加红军的就有熊明发等 100 余人。

正当红六军团在松滋发动群众、积极开辟新区的时候,蒋介石调集 30 万兵力,开始了对湘鄂川黔根据地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对松滋地区,敌宜昌行辕派二十六军孙连仲部自洋溪及公安分路围剿,七区专署亦派保安队两团来县驻扎。为避敌锋芒,冲破“围剿”,红六军团主动撤出松滋,转到石门西北地区会合二军团集中整训。鉴于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已经完成,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根据中央指示,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10 月,二、六军团在桑植誓师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以后,松滋的党组织仍未得到恢复,广大群众和处于隐蔽之中的共产党员在失去党领导的情况下,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艰难等待和隐蔽斗争,终于迎来了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新局面。(来源:松滋市档案史志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