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滋市王家桥镇店子岭村,有这样一个便捷的平台,它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事,办事有章程,省心又省事。它究竟是什么呢?
“急难愁盼”待解
村里老人办事愁
薛君萍是土生土长的店子岭人,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4年前才回到家乡,从网格员做起,先后做过村里的扶贫专干和乡村振兴专干。去年,她成了村里的专职帮办员。在村里工作的这些年,薛君萍发现,店子岭村的530户居民中, 65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就有400余人,这其中还有78名残疾人,仅靠村干部和几个年轻志愿者,很难照顾到每一位老人的需求。
村民覃章金爹爹的儿子儿媳都在河北打工,他一直和老伴生活在村里。2022年,78岁的覃爹爹右腿残疾,坐上了轮椅,生活起居可以靠老伴儿,出门办事可就难了。没有人帮忙跑腿办事,覃爹爹只好找薛君萍帮忙。覃爹爹说,薛君萍平时十分忙碌,不好意思总是找她帮忙,要是办事窗口在家门口就方便了。
从村里到镇上的办事窗口,薛君萍骑着电动车也需要20分钟的车程,更别说像覃爹爹这样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了。薛君萍说,村里基层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全面应对各项帮代办事务,她将这些问题反映给村支书,很快,市里派遣专人到村里调研,并主动征询她的建议。薛君萍提议,村民如果能通过手机直接办理业务,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显著提升办事效率。
“小松帮办”上线
智解民忧暖民心
尹海军是松滋市大数据中心主任,他也是“小松帮办”线上平台背后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尹海军说,在2022年,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松滋市开始推行帮办代办服务。然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王家桥镇店子岭村反馈的帮办人员不固定、事项不明确、操作不规范,以及主要依赖跑腿服务导致基层人员负担加重、效果不佳。鉴于此,相关部门决定再次深入该地调研。基于反馈,2023年他们逐步开发了“小松帮办”平台,并培训乡镇、街道的帮办队伍,旨在彻底解决残疾人、困难群体及特殊群体在办事中遇到的“不知、不便、不会”等问题。
2023年4月,松滋市正式上线“小松帮办”政务服务系统,薛君萍也主动请缨成了店子岭村的专职帮办员。薛君萍当上帮办员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覃爹爹办理残疾人证。一开始薛君萍还挺忐忑,这套系统自己也是第一次用,操作起来真的比自己帮爹爹跑腿更方便吗?但真正办理起来,她发现整个流程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
57岁的覃现富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泥瓦匠,为别人盖了半辈子新房的他,去年想翻新老房子,可一打听,房屋翻新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一直是各地市镇政府重点管控的事项,手续流程复杂。覃现富听着就懵,他知道村里不少老人家的事儿,“小松帮办”能办,那自己这事儿能办吗?
覃现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了“小松帮办”,在薛君萍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拿到了许可证。覃现富立马开始动工,凭借自己的一身好手艺,只用两个多月就住进了新房。
如今店子岭村人人都知道,有证要办就找“小松帮办”。不论是在外务工的村民想要办理异地转诊,还是返乡创业者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只要一通电话,薛君萍都能帮忙解决。截至目前,松滋市共配备帮办员2253人,帮代办队伍覆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296个村,帮代办服务无需群众支付额外费用。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结帮代办事项65.14万件,减时限率94.6%,综合满意率99.9%。
“帮办代办”助企
受益群众更广泛
2015年,在外经商多年的覃仕书经过多次考察后,选择回到松滋,他在卸甲坪乡用葛根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很快便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为全乡农民增收2000万元。但谁也没想到,2023年8月,就在覃仕书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一场洪水把他的厂房以及里面的设备、包装、成品等全部冲走,近十年的心血被冲刷地一干二净。洪水发生后,松滋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为覃仕书提供了2000平方米的新厂房作为援助。然而,随着重建工作的推进,繁琐的证件办理流程成为了覃仕书的新困难。
松滋市政务服务中心主动联系上覃仕书,向他介绍了代办服务。只用签一份委托书,就能当甩手掌柜了吗?覃仕书起初也是将信将疑,但还是去松滋市政务服务中心签了一份委托书。仅仅两天后,覃仕书便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厂房重建、恢复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松滋市,有不少像覃仕书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已经从中受益。“小松帮办”便民服务品牌不光方便了村里的乡亲,也正在不断扩大帮代办清单范围,目前已上线64个涉企帮代办事项。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时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小松帮办”通过搭建线上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培养帮办队伍,让政务服务从“窗口”来到“家门口”,实现乡亲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使松滋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便利就在身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