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沙道观“身边好人”评选表扬活动现场,该镇沙道观社区共产党员袁德英被评为“身边好人”。袁德英抚养精神障碍流浪儿13年的故事,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
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焕荣介绍,今年48岁的袁德英,与丈夫刘后春育有一女,两口子很多年前就在集镇上办起家庭酿酒厂。凭着勤劳苦干、诚信经营,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与这孩子有缘。”袁德英说,2008年1月,袁德英去给沙刘路上的一家饭店送酒,看到附近人家的屋檐下,蜷缩着一个小孩,穿着单衣,也不与人讲话。
袁德英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孩子是从别处流浪过来的。“我当时试着上前问他愿不愿意到我家,他马上就跟我走了。因为这个孩子胆子很小,一看到生人靠近马上就会躲开,捡东西吃都是看到人远远走开了才会去拿!”
“当时就觉得很可怜!”袁德英也没跟丈夫商量,就自作主张把人领回了家。
领回家后,丈夫什么都没说,默默的带他去洗澡,给他买新衣服新鞋子。“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包括我女儿对这个哥哥也很关心。刚接回家的时候,不知道他的名字和家人,正好我爱人也姓刘,我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刘浪。”
刚来的时候,刘浪不会讲话,又黑又瘦,严重营养不良,智力和精神都有问题,生活也不能自理。袁德英一家耐心教他生活基本技能,从怎样拿勺子吃饭到讲话、穿衣服、洗漱……一点点的教。还要监督他定期吃精神治疗药物,平均每年要去住院一次,从2018年开始才慢慢能与人简单交流。
“他有自己的脾气,耍脾气时不肯吃药我只能哄。也有自己的主意,比如夏天我把他要穿的衣服都配好了,他偏要穿冬天的衣服。现在我只用看好他不让他乱跑,除了洗大澡还要我爱人帮忙外,他自己管自己没问题了。”
从2008年到2018年,刘浪这10年间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让他们欣喜不已。袁德英说,“还知道保护我,现在家中来人了,他还能主动招呼客人。”
刘浪没有户口,就不能购买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一直是袁德英的一块心病。她多次找社区、派出所和民政部门协调,在多方努力下,2015年7月给他办理了户口。
社区干部李红霞介绍,“当时为办好他的户口,袁德英一遍遍的跑,我们社区和镇里也帮忙想办法,就是亲生父母可能也做不到这些。”办理户口时,要登记出生年月,因为刘浪自己也不知道,袁德英根据他的情况将出生日期登记为1980年6月8日,希望他这一生有温暖和幸运相伴。办好户口后,又给他办理了残疾证,社区迅速帮助落实低保政策和残疾人“两补”政策,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从此,刘浪有了自己的名字和生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有了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的家人。
这几年,袁德英酒厂的生意越来越好,丈夫管门店售酒,她不仅要看顾酿酒厂、照管刘浪,她还负责照料84岁的公公。袁德英每天忙进忙出,像陀螺一样,但她毫无怨言。
女儿去年嫁到本地,离家也很近。袁德英跟女儿说,“我们在的一天就管哥哥一天。当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希望你一定要把哥哥管好,不能让他再次流浪,这个责任就交给你了。”(编辑:王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