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松滋市刘家场镇鄢家岗村村委会副主任胡宣松,再一次来看望该村孤寡老人余德孝。
“胡主任每天定时为他洗衣做饭,清屎倒尿,洗澡换床单。”村里人说,余德孝老人快80了,长期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老人现在逢人就夸村干部好,自己福气好。
该镇党委书记周小波介绍,胡宣松是该镇“能人回乡”的典型。2016年进村委工作,6次获政府表彰,是该镇“优秀党员”“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富美乡村工作先进个人”。
一个电话:毅然回乡
今年44岁的胡宣松,出生在鄢家岗村一个贫困家庭。迫于生计,2001年胡宣松来到广州东莞。不久,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吊车吊装高手,加上心眼实诚、吃苦耐劳,受到许多企业主的赏识和信任。为了留住他,东莞市力丰钢结构有限公司负责人亲自借20万给他投资入股。胡宣松从打工仔变成小股东,仅每年分红就高达20万。
城市轨迹,被来自老家的一个电话打乱。
2016年,胡宣松接到时任鄢家岗村党支部书记余志刚的一个电话:请他回村当后备干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建设家乡。
一边是乡亲们的热望,一边是打拼多年的事业。胡宣松说,他好几夜没睡着,“说实话,我家庭的担子依然很重。”
“老家要脱贫,乡村要振兴,就靠你们年轻人了!”老支书推心置腹,胡宣松毅然返乡。
一腔心愿:为了乡亲
鄢家岗村原来只有一个校车候车点,很多孩子每天要徒步10多里去候车。雨天路滑,更不方便。
胡宣松连忙向交通局写报告,争取资金,让校车公司增加校车候车点。他还做通了家人的工作,无偿拿出自留地,为学生建设候车点。不久,该村增建了多个候车点,孩子们上学既省时又省心。
村里人都说,胡主任是“及时雨”。
60岁的贫困户王宜全,老伴患病,孩子残疾。胡宣松与银行部门联系,帮他申请到金融贷款5万元,扶持王宜全发展养殖业。王宜全说,他现在养了100多只山羊,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多亏胡主任帮忙”。
贫困户张先武的妻子双肾衰竭,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仅靠几亩薄地养家糊口。胡宣松一边为他报低保,一边请学校倡议组织募捐,筹集善款1万余元。
现在,胡宣松帮扶的5个贫困户全部脱贫。他的帮扶经验,在全镇推广。
征地,一直是基层难啃的“硬骨头”。
2019年,为解决该镇居民饮用水老大难,投资3180万的水厂在该村杨叉湾开工建设。胡宣松是水厂工程建设的协调负责人。工程限时2个月,铺设管道3500多米。村里需要完成征地10几亩,迁坟9座。
村党支部书记胡中明介绍,胡宣松和专班人员,入户上门挨家挨户沟通协商。其中有一户在武汉打工,胡宣松和专班把思想工作做到了武汉。不到一周时间,该村征地工作全面完成,水厂建设工程如期竣工。
胡宣松说:“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为了乡亲们好!”
一台“机器”:勇敢逆行
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肆虐。胡宣松被困成都,他虽在外地仍然积极报名做志愿者巡道值岗直至返乡,返乡后他不惧疲劳不畏被感染的风险,连续73天值夜班蹲守在隔离点上,帮助村民每日监测、上报体温;每日定时定点为村民运送生活物资;还主动以个人的名义向鄢家岗村捐款4000元,解决了该村疫情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4月的一天,鄢家岗村5组碾子湾一个山头失火。接到险情电话后,胡宣松迅速带领村里另外一名村干部赶到现场。他牵头指挥,划分隔离区,组织村民科学扑救,一小时内火势得到了控制。胡宣松正穿行在密集的火林中转移一个小孩时,头顶上被大火烧断的树干树枝带着火星大片向下塌落,险情之下,他用全身紧紧护住了小孩。小孩安然无恙,而他的胳膊却被塌落的树干砸中烧伤。
从抗疫战场,到防汛救灾,再到扶贫一线,村民说,胡宣松似乎是永不疲倦的“机器”。(编辑:张倩 王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