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松滋人】周远平:戈壁园丁

敢为人先,在磨砺中成就精彩;实干创新,在奋斗中绽放梦想;胸怀家国,在奉献中升华人生。


分享创业故事,感悟人生哲学,砥砺奋发壮志,激昂桑梓情怀。


时代骄子,逐浪潮头——他乡松滋人。

夜晚的奎屯,灯火璀璨,流光溢彩。该市第一中学门前,学生鱼贯而出,青春的活力沸腾了夜空的宁静。

20世纪50、60年代,一批热血青年响应祖国号召从五湖四海前来参与建设新疆。60余年耕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从戈壁荒漠到车水马龙,逐渐蜕变成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出生新疆、扎根新疆的“疆二代”,与这片广袤美丽的大地,一同成长,闪烁芳华。奎屯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周远平就是其中之一。


择一事,终一生


湖北人的聪慧、四川人的勤劳、甘肃人的善良、山东人的直爽……这座融汇了全国各地优良品质的城市,似乎在周远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艰苦的成长环境,锻炼了他,成长了他。教育战线上,他一坚守就是28年。

1989年,周远平高中毕业后,本想找一份工作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然而,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凭借高中学历想找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于是,他一边打工一边复读。皇天不负有心人,1992年凭借优异的成绩,周远平考上了兵团师范专科学校(现石河子大学)。

大学毕业后,周远平被分配到奎屯市第三中学任职。教学期间,他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潜心钻研业务,关爱辅导学生,只为青出于蓝胜于蓝。2004年,周远平调到奎屯市第一中学任职副校长。2年后,又被调往教育局任职。在教育局13年间,他先后担任过基教科长、副局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等职务。2019年,因为对校园的眷恋,周远平选择了回到教育一线,到第一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

“站在讲台上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快乐充实的。教书育人是一件很伟大很神圣的事情,培养学生乐于求知的精神,看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才,那种满足感难以言表。”周远平说。

第一中学作为奎屯市最好的初中,社会关注度高、期望值高,周远平深知自己身上责任重大。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他谋划修建了奎屯市除寄宿学校外的第一所食堂。

“有些学生离得远,回去吃个午饭就要往学校赶,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食堂修建好后,学生不用来回奔波,中午也能多休息一会儿。”看着正在修建的食堂,家长们一致好评。


扎根深,芳自远


从一而终、执着追求的精神,渗透在周远平的骨子里。与其说来自于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不如说是松滋人本性的绽放。

周远平的父亲周家兴是松滋市南海镇人,1960年与其他松滋青壮年一起,心怀满腔热血,来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七师,开始屯垦戍边。餐风露宿、肩挑手扛、开荒种田、修路建厂……周家兴一干就是15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原本有机会回到家乡的周家兴,看着自己奉献了十余年青春的城市,选择了留下,进入一家面粉厂工作直到退休。

在周远平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位不善言辞,却又有点“犟”脾气的人。“父亲经常跟我们说,要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为人善良,即使困难,也要帮助他人。”父亲勤恳的身影,在周远平心中埋下了奋进的种子。

周远平的大哥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无法自理。2011年,父母相继去世后,周远平接过了照顾大哥的重担。

洗澡穿衣、收拾房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远平从没有过半句抱怨的话语。一有空闲便买上大哥爱吃的菜,去给他做饭。怕自己忙碌时无暇顾及大哥,周远平买了一个电磁炉,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教会哥哥简单的热饭炒菜。“家人,就是要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周远平说,这项“家训”不仅会付诸于行动,还会代代传递。

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列队跑操。望着孩子们青春的身影,周远平明白肩上的责任,教育学生们成长成才,更好地建设新疆,建设奎屯。在他心中,新疆是他毕生耕耘奉献的家园,松滋是自己永远无法割舍的情结。“有时间,一定要去松滋走走看看,我知道我从那里走来……”(记者:向松柏 高梦雪 张子翰 许春阳  编辑:唐宇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