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干预,危害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影响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和生活。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心理问题
这是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前,学生学业繁重,竞争激烈,使其压力也随之增加,而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例如: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意志力不强,考试焦虑等。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丧失学习兴趣,不愿学习,视学习为负担,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则会导致辍学。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性观念基本形成时期。但大部分学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种种正常生理心理现象存在错误的认知由于性教育不足、性知识缺乏,更多学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缺乏科学性的、错误的甚至扭曲的两性知识,阻碍了中小学生正常性心理发展。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青少年正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发展由于虚拟网络的各种非现实性因素(匿名性、时间快、范围广、自由度高等),而使之缺乏良好发展的必要环境,因此容易导致人格缺陷。沉迷网络会使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认知能力下降,出现严重的动机冲突和情绪困扰,如焦虑、烦躁等,对现实失去兴趣,参与集体活动的动力减弱,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则引起青少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人际关系障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有助于学生产生幸福感和归属感。中小学生其心智尚不成熟,会遇到许多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引发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嫉妒心理等,逐渐走向自我封闭和孤立,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这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其心理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逆反心理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身心发展不平衡、教育方法不当、忽略学生的感受、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等。其反抗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时强烈有时内隐,常有以下具体表现: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等。面对这一问题,家长和教师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家长应该如何做?
家庭是孩子成长开始的地方,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这个微系统中,家庭角色与个体互动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对个体认知、人格、心理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和谐的夫妻关系
和谐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避免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一一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积极的同胞关系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开放,同胞关系作为一种新型家庭成员关系而备受关注。同胞关系既包含爱和亲密,也包括冲突和竞争,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较为复杂。积极的同胞关系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作为父母,要接纳同胞之间的不同,创造同胞之间积极的互动,正确处理同胞之间的冲突。
宽容约束都重要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鼓励夸奖有方法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
多带孩子到处走走
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在周末、节假日,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增添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在旅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力,也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和压力。同时,孩子会接触很多不一样的事物,用眼睛看到的真实景色和事物,是通过读书或者看其他资料是无法真切感受得到的,孩子眼界宽阔了,目光自然就会放的长远,情绪自然就会平静下来。
(来源:松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