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子翰 张钧凯)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外科医生正与护士配合开展手术。在手术台的另一边,麻醉科主任唐春蓉正有条不紊地准备麻醉所需药品,检测麻醉机等设备。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唐春蓉开始麻醉诱导、扣面罩吸氧、嘱深吸气呼气……30秒过后,患者安然“入睡”。
整个过程看起来行云流水,而只有熟知麻醉事业的人才知道,麻醉科面临的患者群体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多,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循环大幅波动,血压骤升骤降等状况,这无疑给麻醉医生带来巨大挑战。
麻醉事业,生死攸关。唐春蓉为减轻患者痛苦,自费到广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穿刺技术,一门心思打磨技术。
实施松滋首例逆行气管插管、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的术中唤醒技术、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技术……唐春蓉在一次次身体力行中,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带领松滋麻醉亮相全国。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疫情暴发。怎样安全地开展防控工作,降低感染风险,没有先例可借鉴。
唐春蓉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她结合武汉协和医院的气管插管和手术管理方案,制定新冠疫情手术室内防控制度,组织全科室反复演练,疫情期间麻醉科手术室全体人员零感染。
唐春蓉还结合自己研发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利用一种可防喷溅独立塑型气管导管,降低麻醉医生在插管过程中被暴露在气溶胶中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二次物表污染,保护医生更保护了患者。
19年如一日的付出,让唐春蓉成为全院新技术新业务总申报数量最多、获奖次数最多的医生。而她却不以为意,总说一个人的水平代表不了什么,只有整个科室的水平提高了,才能为患者带来福音。
唐春蓉注意到科室新入职的医生,椎管内麻醉操作的学习时间普遍偏长。她结合自己在广州的学习经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与科室同事反复训练,识别不同截面下超声的显象特点。
在唐春蓉的努力下,科室水平突飞猛进。成功为260斤的肥胖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为87岁高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辨识优势椎间隙……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如今,已是唐春蓉工作的第19个年头,也是唐春蓉兢兢业业、甘做“隐形天使”的第19个年头。
手术室文化墙上有一句话,映照着唐春蓉的点滴付出,“让我握紧你的手,陪你度过生命的关键期。”每每看到,她总说,“这既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责任。”(编辑:王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