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松滋 共同缔造】八宝镇:“五家”工作法,共建“幸福湾”

(通讯员 袁子瑚)10月17日,我市各协会近20名文艺工作者,在八宝镇白水淌村高家岗湾落采风。“这条小路是我修的”“这个磨盘是我捐的”……村民围着画家楚风当场挥毫而成的作品,热烈议论,言语中满是自豪。

以前都是“你干我看”,现在是“撸起袖子一起干”。八宝镇党委书记邹锋说,变化的背后,源于该村在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中深入推进的“五家”工作法。

“旧湾子,建成新湾子”。白水淌村党总支书记曹礼平介绍,白水淌河道多、河湾也多,村里在高家岗湾落试点“五家”工作法,共建“幸福湾”。“我们湾里的泽国西乡生态研学农场,今年就接待了近万名游客,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什么是“五家”工作法?以15名镇村青年干部为主体,成立“摸家底、拉家常、帮家务、寻家宝、塑家风”驻村工作队,打开群众“心门”,发动群众,共同建设“幸福湾”。





摸家底,摸出一条条“头等大事”

“你们这一改,以后我的鸡子没地方养了”“我的菜地种到哪里去啊”......31岁的八宝镇党政办主任杨雪梅,是“五家”工作队的“主力队员”。杨雪梅说,此前一段时间,她和队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倾听群众诉求,摸清“共同缔造”的实底,看到底有哪些具体困难,“也许在别人眼中是鸡毛蒜皮,但群众却看得很重,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杨雪梅介绍,每一轮入户走访,她都认真记录下几十条群众意见,把问题带回去。村民家中劳动力、务工、教育等烦心事,成了镇村干部的“头等大事”。





拉家常,“拉”出一个个好点子

该镇青年干部尹祺说,每次上门,村民都乐意跟他聊上几句,家长里短无话不谈,“没想到,村民的点子真不错”。

村民院墙改造时,部分村民原本有扎竹篱笆的打算。养鸡户李远云说,竹篱笆短期内看起来也许不错,但是容易破损,还是打院墙好一点,既保留了一定的空间,同时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大家伙儿听后连连赞同。河湾边上拉家常,村民的新想法、好建议,很快就从纸上落到地上,“幸福湾”的模样也渐渐有了雏形。





帮家务,“钉子户”帮成“热心肠”

湾里有几间年久失修、土砌瓦盖的老房子,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动员村民拆除。其中就有黄昌柱的老房子,虽然他早就搬了新居,村里也是一遍遍做工作,黄昌柱就是不答应。

一天,黄昌柱主动找到杨雪梅,说:“帮我把我家后面的旧屋子拆掉吧,其实我也用不着,只是里面有不少种田的‘老家伙’我舍不得扔。”

黄昌柱的态度转变,是因为一次稻谷“抢暴”。

一次,眼看就要下暴雨了。只有一人在家的黄昌柱,看着满稻场的稻谷,心急火燎。路过的杨雪梅,赶紧和几个组员操起扫帚、簸箕、蛇皮袋,一阵忙活,从暴雨中抢回了两千多斤稻谷。

“主动搭把手”,杨雪梅介绍,一个个帮家务的“微行动”,拉近了与村民的关系。不仅如此,村民还自发约定达成“三个一律”,拆违拆旧一律无补偿,拆除后土地一律归公、用于公益建设,拆除物件一律就地利用。





寻家宝,湾里引发“捐赠潮”

村民刘创新,以前是村干部,现在广东东莞从事文创工作。听说老家在开展“寻家宝”,建农耕文化记忆馆,主动赶回来义务帮忙。

不久,八宝镇共同缔造文创工作室成立。“没想到村民热情这么高”,刘创新说,老算盘、老秤杆、老犁耙、老磨盘等,一个个“老宝贝”,都是大家积极主动捐赠的。

曹礼平介绍,乡贤牵头,村民参与,村里计划建一个农耕文化记忆馆,保留村民家中有故事的农具、厨具等“宝贝”,留住乡愁记忆,同时着手创作泽国西乡相关文创作品。





塑家风,家家挂上“格言牌”

村民韩其守,今年69岁,提到自己的子孙,韩大爷脸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也认不了几个字,但我一直教育我的后人要脚踏实地。现在我的孙子考上了大学,子女靠自己的本事日子越过越好。我的家风格言,你们就写‘脚踏实地’四个字”。

走进高家岗,“脚踏实地”“清白做人”“家和万事兴”……家家户户挂上家风家训“格言牌”。

“五家工作法,迎来大变化”。曹礼平说,目前,高家岗湾落发动能人回乡2人、发掘乡土匠人25人、群众捐物40余件、拆除危旧15间,组建了人居环境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文化理事会、乡贤理事会、五老和谐会及平安互助联防队“五会一队”,新一轮的“幸福湾”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编辑:王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