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8500万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及精神文化方面获得全面支持,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对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

坚持党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要任务和责任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残疾人事业、怎样发展残疾人事业等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把我们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中国残联和地方各级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具体行动,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引领残疾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残疾人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来”。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贫困曾经是残疾人的最大困境,许多农村残疾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十三五”时期,71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各地探索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家庭无障碍改造、康复扶贫、产业助残扶贫、电子商务助残扶贫、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等一系列帮扶贫困残疾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更加完备。扶持有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制定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辅助性就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十三五”时期,城乡新增就业残疾人180.8万,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超过800万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通过十大专项行动,多渠道、多层次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特别是对就业困难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大学生等群体进行重点帮扶。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十三五”时期末,近百万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1000多万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覆盖了2600多万残疾人,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很多地方还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

残疾人健康权得到有力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残疾人康复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国务院颁布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14个省(区、市)出台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十三五”时期,4300多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200多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96.7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

残疾预防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印发两期《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中国残联牵头成立由17个相关部门单位组成的残疾预防工作协调小组,设立全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100个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在残疾预防方面取得了新的积极成效。

康复人才培养加快推进。中国残联推动各省区市建立康复中心,培养专业康复人才。2015年,中国残联推动康复大学建设,得到相关部委和地方的支持;2016年,“建设康复大学”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21年,“建成康复大学”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如今,现代化的康复大学校园已经在青岛基本建成,师资队伍建设等正在加快推进,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将会为残疾人康复服务作出贡献。“十三五”时期末,全国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达到10440个,在岗人员29.5万人。

残疾人发展权正在更好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是实现残疾人发展权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残疾人教育。国务院颁布并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实施三期特殊教育发展计划,建立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学生资助制度。中国残联与教育部共同出台残疾人考生高考便利措施,为视障考生提供盲文和大字版试卷,允许肢体残疾考生携带适用桌椅,脑瘫考生和用脚写字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名残疾考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中国残联积极推动融合教育,帮助更多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平等接受教育,帮助残疾孩子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归属感。

保障残疾人享有文化体育权利。中国残联广泛开展“全国残疾人文化周”“全国残疾人健身周”“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为盲人、聋人提供盲文、有声读物、无障碍影视、手语字幕等无障碍文化服务。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有声读物阅览室1315个,席位达到2.4万个,盲文图书藏量达到100多万册。开设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5个、电视手语栏目34个。全国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累计建设10600多个,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残疾人体育屡创佳绩,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东京第十六届残奥会上实现金牌榜和奖牌榜五连冠,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有力促进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为世界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中国军团‘神勇’……不仅体现了体育精神与实力,更体现了中国式的人权与国家发展的成绩!”

无障碍环境建设显著改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2021年底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无障碍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产生活。

中国残疾人事业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残奥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残疾人人权的高度尊重和充分保障,国际残奥委会称赞“中国为未来的冬残奥会树立了标杆”。2017年在北京成功举办2013—202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赞赏中国为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所作的贡献。联合国第73届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第74届大会主席班迪相继访问中国残联,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残疾人组织,中国残联将继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温暖送到残疾人身边,将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助力,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巩固和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把帮助困难残疾人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作为长期任务,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7月11日第1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