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利用这一重要舞台,充分展示了新中国外交的风采,阐明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中国积极推动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的努力和诚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许。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朝鲜半岛实现了久违的和平,但许多战争遗留问题仍有待解决。二战结束后,法国又重返越南,企图继续维系殖民统治,印度支那人民开始了抗法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殖民者,令其疲惫不堪。法国政府中不少人希望实现“体面的和平”。英国担心战争的扩大会威胁其在东南亚的利益,因而支持法国的立场。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在柏林举行英法美苏四大国外长会议,英法对苏联提出召开关于朝鲜和印支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对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提议表示支持。美国阻止不了,勉强同意中国参会,但拒绝接受中国作为“五大国”的一员。日内瓦会议能够召开,特别是中国能够顺利参会,除了苏联的争取外,重要原因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要解决亚洲的问题离不开新中国参与。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毛泽东高度重视,直接领导了相关工作,决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挂帅,并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人数多达200人的规模庞大、阵容豪华的代表团参会,毛泽东点名让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等随周恩来参会。1954年3月初,中央批准了周恩来精心准备的《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准备工作的初步意见》,要求利用这次会议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广交朋友;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缓和,应尽一切努力达成某些协议。
4月24日下午3时,中国代表团抵达时,引起了国际社会和舆论界的轰动,数百名记者提前到达机场。当身着清一色中山装的中国代表团走下飞机时,让他们感到很震撼。
积极劝和促谈,发挥大国作用
日内瓦会议分两部分进行,期间有交叉。从4月26日至6月15日,集中讨论朝鲜问题,出席会议的国家除苏联、中国和朝鲜外,还有以美国为首,打着联合国军旗号参加朝鲜战争的16个国家,以及韩国;从5月8日至7月21日,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出席会议的除五大国的代表外,还有越南民主共和国、柬埔寨、老挝及南越的代表参加。
在朝鲜问题上,以中国、苏联和朝鲜为一方,以美国和韩国为另一方进行了激烈较量。朝鲜问题的实质是南北朝鲜的分裂和美国干涉的问题。朝鲜要求所有外国军队全部撤出朝鲜,由全体朝鲜人自由投票决定朝鲜的未来;韩国提出要按照“大韩民国”宪法举行全民选举,在选举前中国军队必须全部撤出朝鲜半岛,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则要留在朝鲜半岛,等朝鲜半岛完成统一和选举后再撤军。双方争执不下,4月28日杜勒斯在发言中秉持其一贯的反共立场,把中国称为侵略者。杜勒斯发言后,周恩来发表了长篇演说,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我们没有侵略别国,我们将来也不会侵略别的国家。我们尊重其它国家人民摆脱外来干涉,选择和维护自己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的权利;我们同时也要求其它国家对我们也采取同样立场。”这是新中国首次在国际讲坛上阐明自己的主张,这些原则也是后来一直坚持的。杜勒斯无法在会议上实现美国的目标,便粗暴地结束了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会议最终没能达成协议。
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上,英苏两国外长是会议的两主席,他们希望达成协议,但都不是当事方。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不够灵活,对法国人提出的只谈判越南军事问题、不谈越南政治问题,持强烈批评态度,并让尚未完全取得独立地位的老挝和柬埔寨要求越南从其领土上撤出,越方也不接受。美方希望会议失败,要求法、老、柬及西贡政权采取强硬立场。谈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成果。关键时刻,周恩来从中做了大量协调和说服工作,既说服越南作出必要妥协,从老、柬两国撤军,老、柬走中立化道路,从而也维护了越方的重大利益;又努力促成法越双方会谈,并提出了他们都能接受的方案。7月21日,会议达成了法国撤军和集结区划线的协议,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进行了8年的印度支那战争以法国承认印支三国的民族独立而结束。
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充分展示了个人外交魅力,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中国成为日内瓦会议当之无愧的五大国之一。中国代表团不仅在力促印支实现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广交朋友,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日内瓦会议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里程碑。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周恩来和艾登达成了中英两国互派外交代表、设立办事处的协议,中英建立了半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周恩来接受法国新任总理孟戴斯的邀请,不仅调节了法越冲突,还加深了中法的相互认知;与美国建立了沟通渠道,为后来的中美华沙会谈奠定了基础;周恩来还与印度驻联合国代表梅农保持着密切联系,加深了中印友谊。
中国代表利用大会发言的机会,向与会各国阐明新中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基本立场。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强调和平共处、各国人民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视舆论工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日内瓦会议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和记者前来报道,有上千名记者,是展示中国的好时机。周恩来指示接待外国记者时要来者不拒,区别对待;谨慎而不拘谨,保密而不神秘,主动而不盲动;对记者提问,不要滥用“无可奉告”;对于挑衅,据理反驳,但不要疾言厉色;要有答有问,有意识地了解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结交朋友。
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加强西方对新中国的了解。周恩来特意邀请当时在瑞士隐居的世界电影大师卓别林到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做客。组织放映了纪录片《1952年国庆节》和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新风貌。周恩来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助于西方人理解,获得巨大成功。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6月24日第7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