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党史】毛泽东与“无定河第一桥”

已建成80多年的十九洞桥上车辆川流不息。马腾 摄

陕西绥德有“四面环山,二水戏绕,十桥飞架”之说。无定河与大理河相交于县城,方圆5里之内有五里湾大桥、千狮桥、永定桥等十余座桥梁。然而谁曾想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绥德县城竟然没有一座像样的桥。无定河的滔滔河水,阻断了人们的出路,有人甚至为此丧生,人们只能“望河兴叹”。

直到1937年末,绥德县城无定河上终于建成一座长246米的大桥,因其有19孔桥洞,被绥德人民称为“十九洞桥”。无论从建筑时间还是规模上看,此桥堪称“无定河第一桥”。

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曾三度进出绥德县境。其中第二次曾经到过绥德县城,并在撤离时从十九洞桥通过。因毛泽东的一句话,十九洞桥也得以保留。

毛泽东带领队伍通过十九洞桥后,有工作人员发现无定河水波涛汹涌,向毛泽东建议把桥炸毁,利用无定河波涛汹涌的河水阻挡敌军的追击。但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人民用血汗修建的这么一座桥,一定要让它继续为人民服务,是不能炸毁的。”

据悉,20世纪30年代,在修建十九洞桥时,由于生产力低下,劳动非常艰苦。运石只能肩挑背扛,运土只能用独轮车。修建一座横跨无定河的大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在围堰时,工人们刚用沙袋将水堵住就被大水冲垮,不少人因此丧生。可以说,这座桥是用“人民的血汗”修建而成。

“当时,在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心中想的还是不能破坏‘人民的血汗’。他始终在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崇高的使命。这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能够取得胜利的力量之源。”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蒲鹏说。

至今,这座桥依然屹立在无定河上,仍然是连接绥德县城无定河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每天从桥上通过的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八十余载,大桥始终见证着绥德这座“旱码头”之城的发展变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