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是革命老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方委员会机关所在地。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吕梁也涌现出了贺昌、张叔平、刘胡兰等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们,以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境界,抒写着一部部波澜壮阔的吕梁英雄传。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是中国的“红枣之乡”,滔滔黄河水从它的西侧纵贯流过,这里也是吕梁市13个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县。
1906年8月24日,李伯生就出生在山西临县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镇的李家山村。相对于明清时碛口的商贸繁荣,二十世纪前半叶,碛口更显示出“军事要冲”的作用。
李伯生家境贫寒,自幼失去父母,无依无靠;高小毕业后,进入汾阳基督教会私立铭义中学,因无人支付学费,在学校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其间,李伯生逐渐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并被推举为铭义中学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
1925年,李伯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7月,李伯生由中共汾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接任支部书记。这一年年底,经中共北方区委批准,中共汾阳特别支部改建为中共汾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李伯生担任汾阳地执委书记。
到1926年底,汾阳地方已有汾阳铭义中学等5个党的基层支部和孝义、离石等4个基层组织。一时间,学运、工运、农运蓬勃兴起。1927年7月,中共山西省委决定,改建中共汾阳地执委为汾阳县委,李伯生就任中共汾阳县委第一任书记。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阎锡山下令“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李伯生就在通缉名单之列。情况危急之际,李伯生转移到老家临县,以教学为掩护。同时经中共山西省委批准,他建立了中共临县县委。1928年2月9日,李伯生所在的学校突遭阎锡山巡警包围,他机智脱险。后来,临县党组织遭到破坏,成员被捕,中共临县工委停止工作,李伯生失去了与党的联系。
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伯生终于找到了党组织,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担任了碛口农会主席,之后投身于教育事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伯生调入离石贺昌中学工作,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
1995年4月25日,李伯生病逝。享年89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