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收藏在邮票里的天津港奋进航程

天津博物馆存有一套《经济建设》特种邮票,共八枚,1954年5月1日发行。其中第六枚面值200元,左上角印有“塘沽新港”字样。

今日,邮票价值早已超越面值,凝视这枚“横2.2厘米、纵3.25厘米”的小小邮票,20世纪50年代初恢宏壮阔的经济建设图景逐渐呈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套邮票反映了当时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鼓干劲、增信心,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精气神。”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馆员苏芃芃介绍,这些成就中,塘沽新港的开港令全国瞩目。

《塘沽新港》邮票

《塘沽新港》邮票,雕刻版印刷,刷色深绿色,图案展示的正是欣欣向荣的新港码头:一台大型机械设备正“远眺”海面。海平面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艘船在加紧作业……

“塘沽新港,后称天津新港,也就是现在的天津港。”苏芃芃说,近代以来,它饱经沧桑,屡见战火,回到人民手中时,航道淤积严重,设施破败不堪,几成“死港”。1951年,当时的中央政务院决定修建塘沽新港。

一声令下,号角吹响,我国自力更生建设港口的大幕就此开启。

起航,众志成城——

资料记载,新港一期建设工程规模宏大,仅挖泥土方就相当于挖掘了一条由北京到天津宽35米、深4米的运河。其间,大家克服种种困难,紧密团结协作,创新方法、提高效率,使工程提前两个多月完工。

1952年10月17日,港口建设者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数不清的建设者会集到港口周围,准备见证重新开港的历史时刻。随着汽笛声响起,万吨巨轮“长春”号驶入新港,现场瞬间沸腾起来,到处喜气洋洋。大家欢欣鼓舞,同庆港口新生……

扬帆,筚路蓝缕——

开港之初,大型机械和现代化设备紧缺,工人们就肩扛手抬、车推棍撬。大家凭着满腔热情,铆足干劲、迎难而上,硬是交出了当年74万吨吞吐量的骄人成绩单。

自此,这一新型海港直挂云帆,长风破浪:从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到中国第一个专用集装箱码头在此投用,再到成长为我国北方第一个亿吨级大港……天津港如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44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4%,创出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货物吞吐量1.1亿吨,同比增长14.9%。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智慧港口建设取得领先全球的突破性进展。

时光流转,回眸历史,波澜壮阔。起步新程,不辍弦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